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综合性学习 以 和 为 贵
设计说明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中国自古崇尚“和谐”,孔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如今,在我国,“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等“和谐”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学习目标
1.阅读相关资料,正确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
3.以“和”为活动宗旨,拓展文化视野,举办班级讨论会。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以“和”为主题,逻辑清晰地阐述自身见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将”自然指廉颇,“相”即是蔺相如,而“和”,是和好,是和睦,是和平,也是今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怎样的含义 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
二、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探“和”之义。 1.材料探究。 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30页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并进行思考。 2.理解“和而不同”。 (1)透过这几则材料,小组讨论:怎样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呢 (2)“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你有什么启发 (3)“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再来读读教材第131页《尚书·尧典》和《礼记·中庸》中的两段话,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概括“和”的含义。 阅读《尚书·尧典》中的论述后,我们发现“和”的内涵太丰富了,请同学们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和”的含义。 (一)探“和”之义。 1.齐读材料,小组内分享对材料的理解。 2.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1)“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随意附和。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中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互相尊重与理解,道义一致、内心平和。 (2)“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3)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意思就是家庭和睦,人人友爱,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 3.自由发言,概括“和”的含义:示例:情绪平和、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国家和顺、万物和谐。 (二)寻“和”之用。 1.自由发言,谈启示:   1.从“和”字相关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和”文化含义的兴趣。 2.通过开展班级讨论活动,制定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议事规则”,将与“和”相关的知识引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实际的综合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寻“和”之用。 1.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中《“六尺巷”的故事》,并谈一谈给自己的启示。 2.组织学生参阅教材第132页下方的示例,按要求创作几条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三)开展班级讨论,学以致用。 1.组织学生以“和”为活动准则,讨论并制订“班级议事规则”。 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33页虚线框内的内容,根据要求选择某一新闻事件,开展时事讨论,积极发表看法。 【提示】围绕事件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讨论时注意遵守之前制定的“班级议事规则”。 示例: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的追求。 2.学生自主创作,小组评议,集中展示。 示例:(1)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厌恶。 (2)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3)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三)开展班级讨论,学以致用。 1.以“和”为活动准则,制定“班级议事规则”。 2.阅读教材第133页虚线框内的内容,在课堂上开展时事讨论,积极发表看法。 3.从历史典故着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内容之博大、意蕴之丰富,懂得“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三、过程性评价
1.拟定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2.以“和”为活动准则,制定“班级议事规则”。
四、课堂小结
自古以来,“和”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思想观念。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以和为贵”的精神品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外来的侵略毫无原则地忍让。如果受到外来的侵略,我们也要奋起抗争,守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有关中华“和”文化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