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7《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新课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7《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设计说明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发表于1951 年4 月11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一篇经典的红色革命传统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与赞美。此文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战士们的精神品质是一大重难点。
在教学中,一是要注意利用影音资料,引导学生重返历史现场,体会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更好地理解志愿军战士的伟大;二是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另外,作为一篇红色革命作品,在教学中常容易着重对其思想情感的教育而忽略对其文本文学的探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通讯的相关知识和课文的写作背景,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中心思想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新闻通讯的相关知识和课文的写作背景,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中心思想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默读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拓展阅读:魏巍《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风雪里》。
2.影视作品:电影《长津湖》。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
这首战歌激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抗美援朝,与敌人浴血奋战。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你想知道他们的英雄事迹吗 让我们跟随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起去了解吧!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隅(yú) 掐(qiā) 岱(dài) 瘾(yǐn) 坚韧(rèn) 淳(chún)朴
谦逊(xùn) 覆(fù)灭 迸(bèng)裂 摁(èn)倒 掰(bāi)断 踹(chuài)开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诚实朴素:淳朴
谦虚恭谨:谦逊
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走):蜂拥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永垂不朽
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奋不顾身
3.文学常识。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当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地球的红飘带》,散文《我的老师》,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诗集《黎明风景》等。魏巍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他的作品贯串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 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通讯,即融叙述、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被称作详细的消息。通讯具有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的特点。
4.写作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维护中国领土主权、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此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读,感知“最可爱”。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可爱在哪里呢 课文中有一段笔墨集中对他们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请你找出来。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可以带着赞扬、敬佩的感情和语气朗读) 2.对文章结构进行划分与梳理。 第一部分(1—3): 从切身感受出发,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歌颂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4—14):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以真切的感受激起人们的共鸣,即祖国人民的幸福是与最可爱的人的功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铭记这些“最可爱的人”。 引导学生通过初读感知,梳理文章的情节,以此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感受并读出文中蕴含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品读,理解“最可爱”。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提示】以小标题的形式,采用“地点+事件”的格式概括。 2.这些事例是怎样体现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呢 3.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事例呢 这三个事例能否调换顺序 品读课文,探究问题并回答。 1.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烈火中勇救朝鲜儿童;防空洞中与战士谈话。 2.(1)“最可爱”之“松骨峰战斗”。 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可战士们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战士们这种英勇顽强、拼死作战、誓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可爱。 (2)“最可爱”之“火中救童”。 战士在烈火中救出孩子,反映了他们对朝鲜人民的爱与保护,这种舍己救人、忘我无私、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最可爱。 (3)“最可爱”之“防空洞中谈话”。 防空洞谈话揭示了志愿军对敌人狠厉、对朝鲜人民热爱的根本原因,这种对祖国的爱、高尚的幸福观和强烈的使命感——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最可爱。 3.(1)第一个事例刻画的是英雄群体形象,第二、三个事例刻画的是个体形象。群体和个体结合,全面地展现了志愿军的精神。 (2)这三个事例不可以调换顺序。①这三个事例分别从战斗、救人、思想三个方面表现了战士们的可爱,具有典型性。②这三个事例的侧重点不同,松骨峰战斗写的是与敌人打仗,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能体现出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救儿童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爱,能体现出志愿军战士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能体现出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③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共有的崇高品格,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最可爱”的内涵,生动丰富,形象感人。 1.通过品读事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2.通过探究三个事例的内在关系,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安排事例顺序来表现中心思想的写法。让学生明白“选材要典型,行文要有序”的道理。
五、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六、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叙述“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儿童”“防空洞中谈话”这三个事例,从正、侧面分别叙述了志愿军战士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阅读《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尝试从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做一些批注。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中“阅读突破—课外提升”“写作达标”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掌握了文章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深入理解此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理解其写法之“最可爱”。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研读,理解写法之“最可爱”。 1.写法 “最可爱”之一:强烈的抒情和精切的议论。 要求学生品读文中精彩的叙 细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1.写法 “最可爱”之一:强烈的抒情和精切的议论。 (1)品词,领会叙事中饱含的深情。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品析:运用了动作描写,从“摔、扑、抱”等动词中可以看出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以及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表 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批注体会,学习课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味课文准确、精练、富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事、描写、议论、抒情的语句,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饱含作者深情的词、句、段,并试着在旁边批注一些自己的阅读体会。 【提示】可以从用词、人称、句式、修辞、写作手法、人物情感等方面进行批注。 2.写法 “最可爱”之二:准确、精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此文在语言的锤炼上取得了较高成就。组织学生朗读第11段,圈画出马玉祥冲入火海的一连串动词,品析其表达效果。 3.写法“最可爱”之三:直述和引述的穿插运用。 这篇通讯,是魏巍深入朝鲜前线,采访了众多的志愿军战士后挥笔写就的。为了突出战士们崇高的精神品质,作者对叙事语言的表达方法做了精心安排。 现了战士们不向敌人屈服,即使剩下一个人也要继续战斗下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品句,领会描写中饱含的深情。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品析:运用外貌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简洁地勾勒出马玉祥的外貌;同时将马玉祥比作淳朴可爱的红高粱,体现了他的活力、健壮,表现出作者对战士们的爱。 (3)品段,领会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跳读课文,主要阅读第1、2、3、8、12、14、15段,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有机融合的段落并朗读体会。 ①第1段:抒情。作者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抒发了在朝鲜战场上的感受。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在交代写作动机的同时引出下文。 ②第2段: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点题,强调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抒发对战士们的赞美之情。 ③第3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句整齐,语气酣畅,情感强烈,热情地赞颂了战士们的高贵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战士们无比敬仰、无比热爱的情感。此外,还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战士们的普通,再写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情感,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 ④第8段:运用强烈的感情词、反复、呼告、排比、设问、反问等多种方式,把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嵌入文章的每一字、每一句中。 ⑤第12段:用呼告、设问和反问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战士们的赞美之情和为祖国自豪的感情。 ⑥第14段:运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怎样”“什么”“多么”“第一流”“优秀”“骄傲”等修饰语和一连四个叹号流露出作者对志愿军战士无限崇敬的强烈感情。这既是对第三个事例的小结,也是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和深化,进一步揭示出志愿军“最可爱”的意义所在,融入了作者炽热的情感,抒发了骄傲与自豪之情。 ⑦第15段:全段先用一组排比,描绘了祖国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图景;再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否定反面看法,使读者从具体事件中体会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格和伟大功绩;最后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要热爱我们的战士,揭示并深化了主旨。 2.写法“最可爱”之二:准确、精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有表现力的语言。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请同学们阅读第10、11段,并思考:这两段在叙事语言的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请学生再找出文中直述和引述相结合的语段,体会其作用。 作者运用“穿” “踹” “扑” “摸” “拉” “抓” “跳” “钻”等动词,十分贴切传神,既形象地描绘出当时救人的过程,又准确地表现了火盛烟浓的环境特点,从而突出了战士一心抢救群众,不顾个人安危的优秀品质。 3.写法“最可爱”之三:直述和引述的穿插运用。 (1)这个段落是直述和引述相结合。作者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引用马玉祥的话,进一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也便于展示志愿军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将马玉祥品质的纯洁和高尚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文章真实可信、亲切自然。如果只是作者的叙述,表现力会大大削弱。 (2)直接叙述有利于集中笔墨发展情节;引用被采访人的话则有利于真切展现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并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二者穿插使用,使得叙述错落变化,既典型又生动。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写作表达,致敬“最可爱”。 波澜壮阔的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组织学生运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以“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因为    ”的句式来表达。 2.聚焦身边,寻找“最可爱”。 结合课本,思考:邓稼先、闻一多、鲁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吗 联系生活,说说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 1.写作表达,致敬“最可爱”。 示例一: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因为在松骨峰战斗中,他们带火扑敌,用刺刀跟敌人拼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示例二: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2.聚焦身边,寻找“最可爱”。 这种精神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都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下的各行各业的人民队伍也进行了继承和发扬。(结合冲在救灾一线的官兵和医护人员、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等相关事迹进行阐述) 1.让学生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聚焦身边,通过寻找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感知、继承、发扬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过程性评价
相关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写给“最可爱的人”的赞诗,感谢他们的付出。
透过战火的硝烟,我们仿佛看到了你们顽强的身影。
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轰不垮你们的钢铁意志,炸不毁你们铸就的血肉长城。
子弹打光,双手照样令敌人胆寒;
全身着火,那就和敌人同归于尽。
嘴里衔着的半块敌耳,定格为一腔赤胆忠心!
沾满敌人脑浆的手榴弹,屹立成一座永恒的丰碑!
六、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思考探究”题。
2.发展型作业:①完成中“阅读突破—课外提升”“写作达标”的习题。②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从来不缺英雄,可爱的人会有许多,请说说你心目中最可爱的人,并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他的故事,抒发感慨。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