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教案(表格式)-《无机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教案(表格式)-《无机化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配位化合物备课教案
序号 周次
授课章节 名称 学习情境 3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任务五 (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了解配合物的组成、掌握其命名。
教学重点 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组成 教学难点 配合物的命名
课型 新授课 学时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时间 分配 能力 培养
Ⅰ.组织教学 1. 本学期的要求 2.复习上学期相关重要内容 5分钟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Ⅱ.教学过程 引言: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开始有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Cu2(OH)2SO4生成。当氨水过量时,蓝色沉淀消失,变成深蓝色的溶液。向该深蓝色溶液中加入乙醇,立即有深蓝色晶体析出。通过化学分析确定其组成为CuSO44NH3H2O。利用X射线结构分析技术确知晶体中4个NH3与1个Cu2+互相结合,形成复杂离子[Cu(NH3)4]2+。 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讲述)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一类组成复杂、应用广泛的化合物。 1.配合物的概念 配合物是一类含有配位单元的复杂化合物。通常以酸、碱、盐形式存在,也可以电中性的配位分子形式存在。如[Cu(NH3)4]SO4、K4[Fe(CN)6]、[Fe(CO)5]等。配位单元一般是指由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与其它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复杂离子或化合物。如[Cu(NH3)4]2+、[Fe(CN)6]4-、[Fe(CO)5]、[PtCl2(NH3)2]等。离子型配位单元又称为配离子。根据配离子所带电荷的不同,可分为配阳离子和配阴离子,如[Cu(NH3)4]2+、[Fe(CN)6]4-。习惯上把配离子也称为配合物。 2.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的核心是配位单元。通常把配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两个部分。内界是配离子,外界是反离子,内界和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 (1)中心原子 在配离子(或配位分子)中,接受孤对电子的阳离子或原子统称为中心原子。 (2)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在配合物中,与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如[Cu(NH3)4]SO4、K4[Fe(CN)6]和[Fe(CO)5]中的NH3、CN-和CO都是配位体。 单齿配体有中性分子H2O、NH3、CO、CH3NH2、阴离子X-、OH-、CN-、ONO-、NO2-、SCN-、NCS-。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位体为多齿配位体。 (3)配位数 在配合物中,与中心原子结合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4)配离子的电荷 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原子与配位体电荷数的代数和。 3.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相同。 (1)配合物的命名顺序 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像一般无机化合物中的酸、碱、盐一样,命名为“某化某”、“某酸”、“氢氧化某”和“某酸某”。 (2)配离子的命名顺序 配位体数目(中文数字表示) — 配位体名称 — 合 — 中心原子名称 — 中心原子氧化数(罗马数字表示)。有的配离子可用简称。 [Ag(NH3)2]+ 二氨合银(I) 配离子 (银氨配离子) [Fe(CN)6]3- 六氰合铁(Ⅲ) 配离子 [Fe(CO)5] 五羰基合铁(0) (3)配位体命名顺序 若配位体不止一种,则先无机配位体,后有机配位体;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若均为中性分子或均为阴离子,可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不同配位体之间以圆点“·”分开,复杂的配位体名称写在圆括号中,以免混淆。 练习“练一练” 4.螯合物 螯合物是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例如,Cu2+与两个乙二胺(H2N-CH2-CH2-NH2)形成两个五原子环的螯合离子[Cu(en)2]2+。 5分钟 50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5分钟 思考 分析 理解 识记 理解 记忆 应用
Ⅲ.小结、布置作业 5分钟 运用
课后记 配合物的结构较为复杂,先理清结构是关键,对命名的规则要熟记,并要多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