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章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 惯性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能运用物体的惯性知识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利用惯性知识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惯性”这一节课,是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延展。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连。明确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这对于学好物理知识十分重要。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同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和惯性知识有关的体验,但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现象,学生是不清楚的。因为学生常常把惯性跟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相联系,对理解惯性产生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和一些错误的认识。教学过程注意将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及一些错误的认识转变成正确的科学概念。教学目标1.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2.能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核心素养通过惯性现象,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重点难点重点:对惯性的理解。难点:对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飞机在空投救灾物资时为什么要在到达目标正上方时提前投放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思考,讨论。 阅读课本第18页,完成问题: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一切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用常见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牛顿第一定律过渡到惯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环节二:惯性 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一切物体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为什么说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 为什么说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 例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在空间站因为失重,也会失去惯性 B.物体在月球上的惯性只是它在地球上的 C.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 D.足球静止时也有惯性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选不同的同学对上述观点进行解释,阐述。 使学生明白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由于惯性表现出的运动规律。 进一步强化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三:惯性现象 1.拨动簧片,金属片被弹出时,为什么小球并没有随金属片飞出 2.行驶的汽车上,乘客向前倾、向后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思考原因。 金属片被弹出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学生答题,完成填空: (1)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前倾: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脚已随汽车停止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身体前倾。 (2)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后仰: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的脚已随汽车开始运动,而身体的上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身体后仰。 惯性不是力,在解释惯性现象时,只能用“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成“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力混为一谈。环节四:惯性的利用和防止 例2.下列生活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防止惯性的危害的是 。 ①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 ②拍打衣服除去灰尘。 ③公交车启动时,乘客要抓好扶手。 ④动车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 ⑤严禁汽车超载。 ⑥跳远助跑。 例3.如图所示,如果锤头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被套紧了,用力越大,锤头被套得越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头有惯性,手柄没有惯性 B.利用了加速运动的锤头具有惯性 C.锤头就被套紧了,是因为锤头受到了惯性作用 D.锤头向下运动,是因为锤头的惯性小于人手向下的力 阅读课本第18页生活中利用惯性的内容,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第19页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安全带防止和减小汽车发生事故时由于惯性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 交通安全教育。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板书设计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 惯性 1.惯性: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惯性的利用和防止。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八章第1节第2课时。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