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8章 运动和力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二)核心素养要求
1.了解伽利略在探究与物体惯性有关的问题时采用的实验思想,体会科学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能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能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的现象,讨论系安全带等保护措施的必要性。
第8章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是本节课的核心,通过实验及其推论,驳斥了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点。这一实验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既是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深刻描述,又为二力平衡的探究做了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
受生活经验影响,不少学生形成了“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的错误认识,教学过程应创设条件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探究的欲望,对力的作用效果有正确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要让学生成功地完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揭示建立科学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活动中,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体会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了解伽利略斜面小车的思想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3.认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思想。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天宫课堂。 问题: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吗 观看伽利略理想实验。 阅读课本第16、17页,完成下列填空: 古代很多人和伽利略对“力与运动的关系”分别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1)古代人一般观点认为   。 (2)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伽利略认为   。 例1.哪位科学家利用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与其他物体作用,就会沿直线匀速地一直运动下去(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阿基米德 观看视频,思考。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学生反思日常生活中对常见现象的认识是否正确,激发探究兴趣。 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认识深化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并坚持基于证据的个人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环节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探究活动1:如图所示,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探究活动2:用毛巾、棉布、木板怎样操作可以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进行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本次实验主要运用控制变量法,其次还有转换法和推理法。 例2.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将棉布或毛巾铺在      (选填“斜面”“水平木板”或“斜面和水平木板”)上。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3)若实验中小车会从较光滑的水平木板右端掉落,为了避免此现象,请你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 讨论此实验的下列问题: (1)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 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 (2)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如下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答。   学生自己选择合适器材进行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评价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案,提高物理素养。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牛顿第一定律 自学课本第17页“牛顿第一定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阻力。 (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所有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阻力。 (2)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 (不需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不是实验定律 (不是)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 体会科学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环节四:巩固牛顿第一定律 例3.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学生跳远的示意图。若某同学跳到最高点时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他会(  ) A.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竖直方向掉下来 C.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静止 例4.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时,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所有力的作用,物体一定会慢慢停下 C.该定律由斜面小车探究实验推理得出 D.物体的运动是依靠力来维持的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答。   及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知识。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设计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斜面小车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八章第1节第1课时。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