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3.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4.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核心素养要求1.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力,并理解力的作用效果。2.明确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学会简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绘制力的示意图。3.知道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通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在达到知识技能要求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4.通过“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并养成通过实验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物理知识的物理学科思维。1.力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力,感知力,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认识力这一小节内容主要秉持着一个态度——从生活走进物理,这一态度在第一节“力”的教材编排上就有所体现,这也传导了一个教学观念,即对物理理念的认识要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入手,这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内容转化这一阶段就做好这方面的设计与学生的意识引导。“力”这一节的导语——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生产、生活。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本节的情境创设点便在于——在生活中寻找力。教师通过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们感知力,建立学生对“力”的初印象——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力的知识广泛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是力学体系的知识基础,“力的认识”将决定之后学生能否对重力、浮力、摩擦力等知识产生正确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既是初中生的物理学科的必备知识,也是之后学生生活的基础知识,因此“力的认识”教师要做好知识把关和学生意识引导。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借力打力”等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使学生在更早的时候便知道力的存在,日常语言中“用力”等词汇说明学生对“力”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但是,物理学概念上的“力”,该阶段的学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本节重点将聚集在“力”的概念介绍、“力的作用效果”的观察上。未知知识及方法:正确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目标1.认识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核心素养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和简单力学实验的探究,感知“力”,认识力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观察力的作用效果。难点:明确并掌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看图思考,以下几个情境有什么共同之处 运动员举杠铃 人推车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小孩拉鱼竿 手提箱子 带电橡胶棒吸引纸屑 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小组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勾起学生对“力”的学习兴趣,在观察、讨论中对“力”的存在产生思考。环节二:认识力 学生活动1: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力(教材第2页图7-1-2)。 探究活动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 如:手与车接触,手与鱼竿接触,说明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 探究活动2: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 如:地球对苹果的万有引力,同名磁极之间的排斥力,说明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力的作用。 例1.判断几个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 (1)没有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3)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得到力的概念。 学生思考相互接触的物体和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力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作出解答,并知道错误的理由。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及时巩固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检验学习成果。环节三: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体会施力和受力的感觉,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如教材第3页图7-1-3: (1)甲推乙,乙也推甲。 (2)手按球,球推手。 (3)手拉弓,弓也拉手。 两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它们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B.力的作用有时是相互的,有时不是,看在什么物体之间 C.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D.因为磁铁能把铁钉吸过来,所以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不一样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并观察总结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作出解答。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力的相互作用。 通过做题,让学生加深对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四: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活动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进行以下活动,观察力作用到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 用力拉弹簧,用力弯钢片,观察弹簧和钢片的变化,如教材第4页图7-1-5所示,同时也深化理解形变可以明显,也可以微小。 学生活动4:观察教材第4页图7-1-6,分析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详细说明运动的改变: (1)由静止变为运动。 (2)由运动变为静止。 (3)运动方向的改变。 (4)运动速度的改变。 例3.如图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图乙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观察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作出解答。 通过生活当中的事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通过做题,让学生加深对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一种作用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作业布置 第七章第1节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