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力的平衡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通过实验,认识力的平衡,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在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揭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操作、理论分析、事例解释,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情分析学生在相对独立地学习了“力”与“运动”知识后,首次将“运动”和“力”联系在一起,研究它们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平衡力的问题,由于此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生活中对相关认识具有缺陷性,导致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对比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核心素养通过二力平衡实验,使学生能够根据情景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不是平衡力。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难点: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问题:同学们,你们能从图片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观看并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大人提桶的力和两个小孩提桶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大蚂蚁的作用力和数只小蚂蚁的作用力,在效果上是一样的。 通过观察图片,循序渐进,引入新课。 建立对合力概念的理解。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二:合力与分力 通过学生们思考交流得出的结论,从而引出合力的概念。 合力:如果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1)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 (2)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几个力。 学生通过实例,加深对合力概念的理解。 锻炼了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能力。环节三: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1)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合力大小是多少 方向为 (2)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合力大小是多少 方向为 引导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例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两个力的合力是 1 000 N,其中一个力是400 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 A. 600 N B. 1 400 C. 600 N或1 400 N D.无法确定 学生思考并得出: (1)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F1+F2=4 N+3 N=7 N,此时合力的大小为7 N,方向水平向右。 (2)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F1-F2=7 N-3 N=4 N,此时合力的大小为4 N,方向水平向右。 学生思考,解答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合力的知识,解答实际受力分析的能力,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及时巩固新知,加强学习效果。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四: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 想一想: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如下图所示,箱子静止时是否受力 如下图所示,在路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哪几种力的作用呢 激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展示二力合成规律的总结。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的平衡就称为二力平衡。 思考: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 【实验探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播放实验视频。 (1)在两边的两个托盘上放上等重的砝码,即F2=F1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在两个托盘中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使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放开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衡力的特点。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学生回答:箱子静止不动,但是受到一个推力。 小组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观看视频。 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1)在两边的两个托盘上放上等重的砝码,即F2=F1时,放开小车,小车保持静止。 (2)在两个托盘中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使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放开小车,小车旋转起来。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结合原有知识得到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处处有物理,培养善于钻研探究的精神。 锻炼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问题,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对于一个新的物理量形成全面的认识。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五: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辨析: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 同 点受力 物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受力 情况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施力物体分别是其他物体两个物体互为施力者,互为受力者力的 变化一个力变化(增大、减小或消失),另一个力不一定变化,此时物体失去平衡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受力 效果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个力分别产生各自的效果 例2.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没推动,这时小车受到的( ) A.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B.推力小于摩擦力 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 D.推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相同 通过课件中内容可得: 平衡力:书受到的重力G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 相互作用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与书对桌面的压力F'。 使学生总结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更好地理解表格中的内容。 学生练习本做题,同桌互相评判。 回想相互作用力的知识点,与平衡力相比较,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运用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内容。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板书设计 8.2 力的平衡 1.合力:如果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二力平衡条件: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作业布置 第八章第2节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