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7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进程和重要战役。2. 认识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理解和平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事件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2. 难点:理解二战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二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文献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原因和影响。2. 战争爆发的原因- 分析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探讨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民族矛盾等因素对战争爆发的影响。3. 二战的主要进程- 讲解二战的主要战线和重要战役,如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等。- 引导学生了解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对抗。3.1.局部爆发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3.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3.4.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同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3.5.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6.战争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从战争发动者的动机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的战争。从战争的的抵抗者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4.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介绍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宗旨和作用。- 分析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4.1.雅尔塔体系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主要内容 (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①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明确宣布此项规定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2)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3)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4)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5)成立联合国等特点 (1)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实质 实质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评价 积极: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消极:是大国(美英和苏联)相互让步、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进入“冷战”状态,成为战后国际局势紧张、局部战争的根源。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协调关系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国际格局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建立基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产 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主要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相同点 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4.2.成立联合国 《联合国宪章》的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1)时间:1945年10月24日。(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决议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5)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4..二战的影响对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对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对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对亚非拉: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5. 二战的影响- 讨论二战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6. 通过历史故事教学,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具体的历史知识:6.1. 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如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日本的军国主义等。6.2. 重要战役和事件:学生可以了解到诸如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珍珠港事件等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和事件,以及它们对战争进程的影响。6.3. 领袖和人物:历史故事可以介绍二战中的重要领袖和人物,如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等,了解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对战争的影响。6.4. 国家和民族的经历:不同国家和民族在二战中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贡献,通过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些差异,例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欧洲国家的抵抗运动等。6.5. 科技和武器的发展:二战期间科技和武器的发展对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了解到如原子弹的发明和使用等相关知识。6.6. 国际合作和联盟:故事可以展示同盟国之间的合作和联盟,如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国际合作的重要性。6.7. 战争的后果和影响:学生可以了解到二战对世界带来的巨大破坏,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影响。6.8. 历史教训和启示:通过历史故事,学生可以思考战争的教训,如和平的珍贵、避免冲突的重要性、民族和解等。例如,通过讲述不列颠之战的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英国人民在面对纳粹德国空袭时的坚韧和勇气,以及这场战役对英国和欧洲战局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战争中空军的发展和作用。7. 课堂总结-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二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认识。-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8.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二战某个方面的短文,如某场战役、某个国家的作用等。- 推荐相关的书籍、电影或纪录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