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杠杆第3课时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2)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杠杆”第3课时,是学生学习的第1节第1、2课时内容的延伸,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杠杆的分类,在分析杠杆使用过程中的变化等基础上,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会分析解决有关杠杆的问题,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的应用,也是后面要学习的滑轮知识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杠杆”第1、2课时内容,学习了杠杆的五要素知识,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及使用特点等内容。在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实际杠杆的应用进行分类,并能比较不同类杠杆的使用特点。通过典型例题示范,设计问题引导,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地去分析、计算有关杠杆的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正确分析杠杆使用中力、力臂的变化。2.会正确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实际杠杆问题。核心素养1.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会正确分析杠杆力臂、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科学探究素养。2.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杠杆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杠杆的动力变化和定量计算问题。难点:会正确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实际杠杆使用的综合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一:知识回顾 1.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力和力臂的大小关系。 2.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计算杠杆使用的实际综合问题。 3.问题:判断下列杠杆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并说明理由。 教师指导:知道判断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的依据,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课堂复习,引导学生复习上节杠杆分类的内容,并独立思考,判断杠杆的使用特点: 1.独轮车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瓶起子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3.筷子是费力杠杆,阻力臂大于动力臂。 4.核桃钳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5.羊角锤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6.杆秤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生活实例中的杠杆使用特点,辨别杠杆的种类。 引导学生辨析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从而分析动力与阻力的大小。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二:杠杆的基本计算 例1.晚饭后,妈妈带着小涛和他两岁的妹妹到文化活动中心玩跷跷板,如图所示。 (1)图中的转轴相当于杠杆的 ,妈妈和妹妹的总重力比小涛的重力大,跷跷板水平平衡时,小涛比妈妈离转轴 (选填“远”或“近”)。 (2)若妈妈放下怀抱中的妹妹(妈妈的位置不变),为了保持跷跷板水平平衡,小涛应适当 (选填“远离”或“靠近”)转轴。 教师指导: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 1.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展开分析的思路。 2.帮助学生分析使用杠杆的力、距离的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图所示,根据杠杆的五要素可知,转轴相当于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小涛一侧的力小,故需要力臂大,离转轴远些。放下怀抱中的妹妹后妈妈所在一侧的力变小,故小涛应靠近支点。 引导学生,锻炼学生会分析杠杆的五要素,会分析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变化。环节三:杠杆的动力变化 例2.如图甲所示,AB为轻质杠杆,AC为轻质硬棒且与力传感器相连。图乙是物体M从A点开始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力传感器读数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则物体M的质量大小为 g。 【指导调控】 1.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杠杆中力臂的变化,力的变化及定量计算。 2.指导学生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计算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动力和阻力大小及变化并进行计算。 学生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练习分析力的大小及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例题分析,加强动脑思考,动手落实,正确解题。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四:杠杆结合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 例3.如图所示,用细线将一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杠杆悬挂起来,把质量为0.3 kg的物体A用细线悬挂在杠杆的C处;质量为0.5 kg的物体B(物体B不溶于水)用细线悬挂在杠杆的D处。当物体B浸没于水中静止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C、D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20 cm、30 cm。(g取10 N/kg)求: (1)物体A的重力。 (2)细线对物体B的拉力。 教师:综合考虑浮力和杠杆问题,引导学生。 (1)画图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动力大小。 (2)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动力和阻力大小。 (3)巩固练习,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课堂练习,加强解题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解题,并上台展示。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第1节 杠杆 第3课时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2) 一、杠杆力的变化: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进行分析。 二、杠杆最小动力:当连接支点和动力作用点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 三、例题分析(见投影)。作业布置 1.第十二章第1节第3课时。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