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第18课 北洋军阀的统治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北洋军阀的统治始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终于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军阀1912——1928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4--1916.6)直系统治时期(1920.7-1924.10)皖系统治时期(1916.6--1920.7)奉系统治时期(1924.10--1928.10)时空观念1、宋教仁案(1913.03.10)“宋教仁案”是在临时政府即将向正式政府过渡的背景下发生的,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导致的结果,宋案的发生,引发了二次革命,使反袁由合法的议会斗争转为武装斗争。党派名称 发起人 议会席位 政治派别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1912年12月至1913年初国会议席分配表黄兴在挽联中写道: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却是袁世凯。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袁世凯称帝的准备(1913.7~9月)孙中山、黄兴武装倒袁,史称“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形势图(1913.7~9月)二次革命形势图(1913.7~9月)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袁世凯称帝的准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孙中山主持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4.5.1袁世凯炮制颁布)总之,袁氏“新约法”的特点有三:(1)行政权(换言之总统的权力)无限度的扩张;(2)立法权及行政监督权极力缩小;(3)废除责任内阁制。不难看出,这个所谓的“新约法”已经成为袁世凯由总统向皇帝过渡的桥梁。—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4~325页。(1914.5)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袁世凯称帝的准备3、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5)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帝制的支持,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协议中大部分内容。主要内容有:(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3)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袁世凯称帝的准备4、签订“中日民四条约”召开国会袁世凯及其党羽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袁世凯及其党羽操纵国会一致通过君主立宪政体,通过“劝进”当上皇帝。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袁世凯称帝的准备5、重开国民议会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在耶?既称民贼。……誓死戮力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袁檄文》, 1915年12月护国将军·蔡锷(1882~1916,34岁)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背叛民国之罪人…所保护者,为固有之民国也…所驱除者,为叛国之一夫,天人同庆。—蔡锷发表讨袁通电,1915年12月25日。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3、袁世凯称帝的结局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先后宣布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护国军出征交战双方:护国军(蔡锷、唐继尧、李烈钧)VS北洋军结果:再造共和。胜利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3、袁世凯称帝的结局1、护国战争1、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2、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3、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4、袁世凯众叛亲离;袁世凯失败原因:袁世凯失败启示: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必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西方列强对华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1.军阀割据:派系 首领 控制区域 支持国直系 冯国璋 直隶、苏、赣、鄂 英美皖系 段祺瑞 皖、浙、闽、鲁、陕 日本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日本直系军阀奉系军阀皖系军阀军阀混战: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桂系军阀滇系军阀晋系军阀二、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动荡的民国:大小军阀连年混战,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指标 时间 损失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人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造成损失简表(1914~1919年)时间 军阀混战1920年7月 直皖战争1921年7月 湘鄂战争1922年4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1925年10月 第三次直奉战争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列表(1920~1925年)二、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2.府院之争背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使权力合法化,重新召开国会。①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②随后,张勋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③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过程:实质美日在华利益的激化黎元洪段祺瑞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局有什么特征?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二、军阀割据2、府院之争3.护法运动原因:开始: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8月,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孙中山为大元帅。特点:革命党人借西南军阀的力量攻打北洋军阀结果:西南军阀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孙中山孙中山认清了西南军阀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真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二、军阀割据3、护法运动4.中国参战(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参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3)结果: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其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二、军阀割据4、参加一战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兴办实业;③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抵制日货,提倡国货;⑤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时 间 国 别 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三、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经济发展(3)特点: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依据材料,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①产业结构上: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有所发展,但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②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地域分布不平衡。③地位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经济的排挤,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2)表现:①新建厂矿数和资本投资额大大增多;②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③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实业家。三、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经济发展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家促进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五四运动)。阶级基础物质基础三、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经济发展(5)影响时间:1915年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主要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 适、鲁迅、蔡元培旗帜:民主、科学核心: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新道德、新思想、新信仰自主探究:新文化运动的时间、阵地、旗帜和核心北京大学1.兴起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革新)蔡元培如何改变这样的北大,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校长蔡元培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建立。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前,北大学风不正,学生多为官僚子弟,官僚主义问题严重,学生都被称为老爷,教员被称为大人。蔡元培办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招募聘请大批思想进步的教员文科长 陈独秀北大教授 胡适图书馆主人 李大钊兼职讲师 鲁迅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革新)(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Democracy“德先生”Science“赛先生”民主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科学 =科学知识+ 科学精神民主 = 民主制度 + 民主思想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革新)3.主要内容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陈独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打倒孔家店(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革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首倡文学形式:文言文→白话文新式标点符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从推行白话文入手,文学从“小众”到“大众”《蝴蝶二首》[唐]徐夤缥缈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蝴蝶》胡适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晦涩难懂不易普及通俗易懂易于传播表达自由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革新)宣传马克思主义。(4)后期:第6卷第5号《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新青年》第8卷第1号封面(1920年)“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新青年》第7卷本志宣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新青年》第5卷第5号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革新)材料一 :《新青年》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杨振声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带来解放,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烦闷感或失落感。 ——王鹏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4.影响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革新)1931年8月25日,淑妃文琇聘请了律师,要求和废帝溥仪离婚。她说:“当今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桩石破天惊的大离婚案震动全国。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革新)5、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过于偏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材料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思考:新旧交替时代,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1、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但不能一味照搬,应当结合国情加以利用。3、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不断创新。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革新)黑暗光明军阀混乱民主共和经济凋弊工业发展封建落后文明开化新旧杂处习俗观念逐步近代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一个黑暗中孕育光明的时代一个混乱中艰难前行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荡北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