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阿基米德原理
第1课时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找出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F浮=G排进行简单计算。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中考考点的实验之一。通过该探究实验不仅要让学生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对其加以运用,还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基本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探究实验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实验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
1.知识储备:学生通过第一节的探究实验对浮力的概念、测量方法、产生的原因已有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水平。但本节涉及的知识较多,并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所以难度较大。
2.技能储备:通过前面的几个探究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能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能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及浮力,这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3.学习心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对探索阿基米德原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
未知知识及方法: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定量关系。
教学目标
1.利用实验探究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的定量关系。
2.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并用文字准确描述。
3.体验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及对现象和结论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知识回顾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浮力的大小:称重法。 4.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5.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   复习上节所学知识,为探究实验做准备。 为理论上推导阿基米德原理做准备。
环节二:导入新课 利用阿基米德由洗澡水溢出得到灵感的故事和上节课易拉罐入水实验的体会,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没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观察图片,动手实验,进行猜想、交流,回答。   通过图片、故事,激起学生兴趣并引起学生思考。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没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检验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可以利用实验探究物理知识。 2.实验方法:排液法。 介绍溢水杯的构造及用法。 3.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带有刻度的圆柱体、水、酒精、盐水。 (2)实验步骤:学生设计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实验注意事项,需要观察什么、测量什么和记录什么。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溢水杯要装满、物体缓慢放入水中等),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分工合作。 4.进行实验: 测量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表格: 注意:用不同物体、不同液体多做几次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表格,得出结论,思考归纳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表述结论。 5.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6.理论推导:因为G排=m排g,m排=ρ液V排,所以F浮=G排=m排g=ρ液gV排。 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1.总结猜想: 学生分析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质量、排开液体的重力间的联系,作出猜想与假设。 2.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给出的器材,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并说出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 小组展示交流,其他同学评估、改进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 3.实验: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让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得出恰当的猜想。 让学生根据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避免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而不理解实验目的、仪器的作用等,做到真探究、真实验。 1.巩固用称重法计算浮力的大小。 2.培养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概括能力。 3.自己得出结论,对阿基米德原理理解更深刻。 4.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探究实验 7.实验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此实验要更换物体或液体,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若溢水杯没有装满水,会导致排到小桶内的水的质量小于物体排开的水的质量,最终得到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溢出的水所受的重力的错误结论。 (3)若物体没有完全浸没,能否验证猜想 能。 例1.如图所示,A、B两个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例2.如图所示,A、B两个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4.展示: 请不同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并介绍得出的实验结论。 学生讨论实验、交流结论。 5.练习: 学生答题、讲解。 通过拓展,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及时巩固新知识,检验学习成果。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1课时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一、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适用于气体和液体。 二、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作业布置 1.第十章第二节第1课时。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