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2.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3.知道能的概念,能的单位。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4.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5.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二)核心素养要求1.使学生准确描述机械功和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的表达式,以及根据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使学生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与机械功和功率有关的简单现象。能从机器铭牌中读取关于功率的数据。3.使学生能根据一些实例或实验现象区别动能和势能,了解其相互转化,以及判断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4.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功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掌握功的定义,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五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在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解决力学问题时,如果能从能量的角度研究,有时会更简便,更深刻。本章的主题是功和机械能,从此学生进入到了能量世界的学习。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的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同时也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懂得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功。学情分析功的概念比较抽象,要求八年级的学生直接理解功的含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仍需一些直观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概念是很难理解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认知构建“功”的概念。教学目标1.掌握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计算。3.能判断力是否做功。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难点:理解功的概念和判断力是否做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并思考问题。 用力推石头,石头一动不动,有力,是不是没有成效呢 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功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环节二:功的认识 1.功。 以下例子的共同点: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归纳总结: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必要因素。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并提出问题。 (1)小车前进的过程中受哪些力的作用 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的前进有了成效,做了贡献呢 (2)起重机吊起货物,货物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哪个力的作用对货物有了成效,做了贡献呢 学生思考、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思考、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常见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归纳总结出功的含义。 通过基本的情景创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成功的引出力的成效问题,让同学们对做功进行思考。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二:功的认识 归纳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哪种情况下力不做功 师生总结:力不做功的情况有三种,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无力有距离(不劳无功);有力有距离,但力和距离垂直(垂直无功)。 例1.小明用力将铅球掷出后,人对铅球 (选填“做”或“不做”)功。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并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不做功的情况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及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三:功的计算 1.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注意: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距离相反时,我们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2.功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如下。 公式W=Fs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同一性:F和s是对同一物体。 (2)同时性:F和s同时发生。 (3)同向性:F和s方向一致。 (4)统一性:F、s、W的单位分别是N、m、J。 如果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我们就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例2.小明同学用40 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100 N的书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2 m,松开手后,书箱仍向前滑行了1 m,整个过程中小明做功 J,书箱的重力做功 J。 例3.起重机将2×104 kg的货物从地上匀速吊起3 m高后,又在水平方向上移动5 m,求起重机做了多少功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和含义。 请两名学生在讲台上进行答题、讲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学习内容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和空间。 让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对自习成果进行检测。板书设计 第1节 功 功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第十一章第1节。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题。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