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1浮力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1浮力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2.探究并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核心素养要求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通过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领会和使用控制变量法。
4.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计算简单问题。
5.知道物体浮沉的不同状态,正确区分上浮、漂浮、悬浮和下沉。通过观察实验,改变浮力或重力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领会物体的浮沉条件与浮力和重力有关。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通过改变浮力或重力可以控制物体的浮沉,能运用沉浮条件说明密度计、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浮力
第1课时 浮力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科学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运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浮力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船舶工业、农业上的盐水选种、气象上的探空气球、军事上的潜水艇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素材,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因此把这块内容放在初中并要求一次性过关,高中教学中不再重复。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及方法:学生能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认识浮力的存在,但因为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对知识和方法都要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八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未知知识及方法:正确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称重法和压力差法计算浮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小视频——我国的航空母舰。 问题:又大又重的钢铁巨船能在水面上自由航行,表明水对它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浮力;而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小铁块不受浮力吗 展示浮力有关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通过有关浮力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浮力及其产生原因的思考。
环节二:感知浮力的存在 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气球、木块、乒乓球、蜡块,铝块,铁块等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向水里按压,有什么感觉 你能分析出漂浮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方向吗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 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了解和感受浮力。
环节三:浮力 探究活动1:将木块和铁块放到水中,观察现象。 观察发现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漂浮在水面上。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符号为F浮。 方向:竖直向上。 探究活动2: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现象: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同学们思考一下,能否归纳得出测量浮力的方法 总结归纳:F浮=G-F拉。 例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将石块浸没到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石块重2.6 N,则它所受的浮力为    N。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认识浮力。 请一名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同时思考测量浮力的方法。 学生答题、讲解。 学生是否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会画浮力的示意图,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大小。 及时巩固用称重法测浮力,检验学习成果。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四:浮力产生的原因 探究活动3:乒乓球实验。 观察液体压力显示装置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压力而引起的形变。(播放视频) 情境分析: 已知: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度处,四个侧面所受压力F合=0 N,则该立方体上、下两面所受压力的关系是什么 因为p向上>p向下,所以F向上>F向下,F浮=F向上-F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例2.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为30 N,物体受到水施加的浮力为80 N,则物体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N。 学生动手进行乒乓球实验,观察现象,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请一名学生上台进行展示解说。 学生答题、讲解。 学生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并会用压力差的方法计算浮力大小。 及时巩固浮力产生原因的公式,检验学习成果。
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第1节 浮力 第1课时 浮力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浮力的计算:称重法——F浮=G-F拉;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作业布置 1.第十章第1节第1课时。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