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并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二)核心素养要求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实质。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4.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计算简单问题。5.知道物体浮沉的不同状态,会分析上浮、悬浮和下沉三种动态过程的原因,会分析漂浮、悬浮和沉没三种状态的受力情况。能运用沉浮条件,分析密度计、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发扬探索精神,拓展思路,利用现有知识发现、解决新问题。1.在流体中运动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会利用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通过观察、实践,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发现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科素养。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内容,是流体的力现象的第一节,从压强的学习,过渡到了浮力。“在流体中运动”这部分内容利用了压强知识,让学生容易理解压强对流体中物体运动的影响,使压强和浮力知识衔接更加紧密,过渡自然。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及方法:学生之前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如飞机的起飞,汽车驶过卷起落叶等,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以及如何用原理去解释这些现象。未知知识及方法:对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的理解以及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解释。教学目标1.认识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通过生活实例,解释各种现象。2.认识飞机的升力,制作飞机模型,理解飞机上升的原因。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难点:理解飞机的升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 1.人类通过观察鸟的飞翔,设计了飞机,通过视频和图片,回忆飞机的历史,一直到最近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大飞机C919,增强爱国精神。 2.德国的奥托·李林达尔,是世界上公认的滑翔机之父。 3.教师通过图片,观察鸟翼的特点,利用现有的器材,硬纸板等,制作一个鸟翼的模型。利用吹风机,看鸟翼是否能够飞起来,注意吹风机使用的方法和窍门,应该从哪一侧吹起。 请学生思考,鸟翼为什么能够飞起来呢 鸟翼向上运动一定是有一个力作用在它上面了。由于这个力有提升物体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升力”,由此引出升力的概念。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讲述自己有关飞机的故事,介绍自己的经历,可以分小组。 教师介绍奥托·李林达尔。 在教师的带领下,做一个鸟翼模型,在中间插一个吸管,将模型放在一个直立的铁丝上,用吹风机正对着鸟翼模型吹风,观察气流对鸟翼的作用;学生观察到鸟翼模型在气流的作用下,沿着铁丝向上运动。 通过有关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实践能力。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二:伯努利的发现 1.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由此引出伯努利的发现,解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流速与压强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通过实验来演示。 探究实验:取两张A4纸,向两张纸中间吹气。 提问:请学生猜想,这两张纸,是会散开,还是合拢。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来思考总结,流体流速和压强有什么样的关系。 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中间空气流速大,两侧空气流速小。物体总是从压强大的地方向压强小的地方运动,由此说明两张纸中间的压强比两侧小;两张纸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却小,说明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是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介绍生活中其他的关于流体流速和压强的例子,如火车的安全线,汽车驶过卷走落叶,海上航行的轮船不能靠太近等,尝试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 例1.根据“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两船并行,造成相吸相撞 B.室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 C.台风刮过,压塌屋顶 D.汽车驶过,路边的树叶被卷入车底 4.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鸟翼靠升力起飞的过程。 提问: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鸟翼升力的产生,是上方和下方的压强差导致的;升力向上,说明鸟翼下方压强大,上方压强小。 做个鸟翼模型,放在水流中,让同学来体验一下,经过鸟翼模型下方的水流要比上方慢。 5.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总结归纳实验过程,写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了解伯努利的主要成就。 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两张纸向中间合拢(这里和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认识不同,引起学生好奇);学生根据引导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用逻辑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结论,并和书上的结论对照。 让学生用身边的实例作为习题,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世界。 从生活实践出发,观察生活,用伯努利原理的规律来解释升力的产生,从而引出飞机制作的过程。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和感受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理解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用例题来巩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改变习题的形式,来考查自己。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体会生活的细节,增加个人体验,培养学科素养。续表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环节三:升力的产生 飞机和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科学家又如何根据鸟的启发,设计了飞机 例2.如图所示的是飞机机翼的截面图,当飞机水平飞行时( ) A.机翼下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比机翼上方的大,下翼面受到的压强小 B.机翼下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比机翼上方的大,下翼面受到的压强大 C.机翼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比机翼下方的大,下翼面受到的压强大 D.机翼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比机翼下方的大,下翼面受到的压强小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在讲授完飞机机翼的原理和伯努利原理的关系后,用习题来加深印象,巩固基础。 学生了解飞机起飞的原理,知道起飞的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四:发展空间 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设计不同的工具,如冷热水交换器,房间空气清新系统等。 学生思考,回答。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例。课堂练习 相关练习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10.1 在流体中运动 1.流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 2.飞机的升力。 3.利用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作业布置 第十章第1节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