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泼程度。2.通过实验,了解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基本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素养要求:通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获取科学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体会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碳的可燃性”,强化安全意识。【预习导学】课时线索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点燃条件下具有可燃性→高温条件下具有还原性→用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在升高温度时能与 。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 ,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 ,都放出 。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2.碳在高温时能与 等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在这些化学反应中,碳表现了 ,可用于 。 【答案】1.不活泼 氧气反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热量C+O2(充足)CO2、2C+O2(不充足)2CO2.氧化铜、氧化铁、二氧化碳2CuO+C2Cu+CO2↑2Fe2O3+3C4Fe+3CO2↑C+CO22CO还原性 冶金工业【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碳与氧气的反应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在 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2.观察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变化中,是易得电子还是易失电子 。 3.如果温度 ,碳能与 反应。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 。 4.当氧气不足时,碳燃烧生成 。写出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 。 【答案】1.常温2.4 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化学性质不活泼3.升高 氧气 C+O2(充足)CO2 化合反应4.一氧化碳 2C+O2(不充足)2CO 化合反应跟踪演练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C.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D.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1.C任务驱动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阅读教材,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碳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填写下表):性质 实验 条件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还原性 C与CuO反应 C与Fe2O3反应 2.问题讨论:(1)木炭还原氧化铜时,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结束时,如何拆除实验装置 (2)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哪种物质失去了氧 。哪种物质得到了氧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作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在该反应中它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 (3)由上表中碳与某些物质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出结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升高温度时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4)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请你猜想碳有哪些用途。【答案】1.高温 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uO+C2Cu+CO2↑ 置换反应 高温 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4Fe+3CO2↑ 置换反应2.(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防止倒吸。(2)氧化铜 碳 还原反应 木炭具有还原性(3)不活泼(4)根据碳的可燃性可用其作燃料,根据碳的还原性可用其来冶炼金属。跟踪演练2.按下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说明反应开始了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学习小助手】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可以有效地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增长生活经验,还可以为接下来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通过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进行分组实验以及讨论交流,见识CuO、Fe2O3的颜色、状态等,从视觉感知还原反应中物质颜色上的变化,再一次规范细节的实验操作。理解还原反应,通过分析反应中物质组成,理解在这个反应中哪种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应;相对应的哪种物质有氧化性,哪种物质有还原性。【答案】2.C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