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第2课时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及一氧化碳的性质学习目标1.认识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这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了解一氧化碳的水溶性、可燃性以及还原性。3.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素养要求: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预习导学】课时线索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 2.一氧化碳有什么样的颜色和气味 它能溶于水吗 3.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 你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 4.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了让人知道煤气是否泄漏时,可采取什么措施 一旦发生泄漏,怎么办 【答案】1.二氧化碳。2.无色、无味,难溶于水。3.一氧化碳;C+CO22CO。4.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发生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再打开门窗通风。【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对生活有何影响 2.二氧化碳的用途有哪些 3.二氧化碳对环境有何影响 如何防治 【答案】1.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2.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用于灭火、作为化工产品的原料、用作气体肥料。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跟踪演练1.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加强的是 ( )A.CO B.CO2 C.SO2 D.NO2【答案】1.B任务驱动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一)物理性质:(提示: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描述)(二)化学性质1.可燃性: (写出化学方程式)。 小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与碳单质比较)原理:CuO+COCu+CO2。问题:(1)该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解释原因: 。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一氧化碳的毒性【讨论】①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是什么 ②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这样做对吗 ③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一)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二)1.2CO+O22CO22.(1)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CO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点燃或收集(2)先通入一氧化碳(3)黑色固体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3.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②不对。一氧化碳不能溶于水,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③不对。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跟踪演练2.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褪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学习小助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关于一氧化碳主要介绍了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本课题在编排上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以讨论的形式提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渗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等实际问题。另外本课题还注重培养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答案】2.C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