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1、2、3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换,则图中所示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种类数依次是( )A.2 、3、4B.2 、2、4C.2 、4、4D.4、4、42.小鼠的体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E决定有色素,e决定无色素(白色),F决定黄色,f决定鼠色。用多对杂合鼠色雄鼠与杂合白色雌鼠交配,理论上子代群体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 )A.2种,1:1 B.2种,1:3 C.3种,1:1:2 D.4种,1:1:1:13.有关孟德尔遗传基本定律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自交实验”发现问题B.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4.纯合黄圆豌豆与绿皱豌豆杂交,F1都为黄圆豌豆,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及通过性状能识别出的纯合子所占比例分别是( )A.1/2、1/16 B.1/4、1/4 C.1/8、1/16 D.1/4、1/165.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的表型与亲代相同的一组是( )A.BbSs×bbss B.BbSs×bbSsC.BbSS×BBSs D.BBSs×BBSs6.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基础B.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合子的形成过程中D.原核生物遗传性状的遗传也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7.人的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位棕眼离生耳垂的男性与一位蓝眼离生耳垂的女性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连生耳垂的孩子,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蓝眼离生耳垂的女孩的概率是( )A.1/8 B.1/16 C.3/16 D.3/88.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杂交实验。关于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②:让实验①绿叶甘蓝与紫叶甘蓝甲杂交,F1中绿叶∶紫叶=1∶3实验③:让实验①绿叶甘蓝与紫叶甘蓝乙杂交,F1全为紫叶甘蓝A.甘蓝叶色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叶,隐性性状是绿色叶B.实验②中紫叶甘蓝甲的基因型为AaBb,绿叶甘蓝基因型为aabbC.实验③中紫叶甘蓝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等多种类型D.实验③中F1紫叶甘蓝自交,F2不可能出现紫叶:绿叶=15:19.某种鼠的毛色由遗传因子A、a1、a2控制,其中A对a1和a2是显性,a1对a2是显性,在体细胞中这些遗传因子也是成对存在的,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性状表现与遗传因子的关系如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性状表现 黄色 灰色 黑色遗传因子组成 Aa1 Aa2 a1a1 a1a2 a2a2A.鉴定一只黄色雄鼠的基因型,若与多只雌鼠测交,子代有黑鼠出现则可确定其基因型B.若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性状表现,则子代纯合个体的概率为1/4C.若群体中各种基因型比例相同,黄色鼠随机交配的子代中黑色鼠比例为1/16D.假设进行很多Aa1×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 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6只小鼠。10.某棉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关于该个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产生四种配子B.自交后代有6种基因型C.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D.精卵细胞结合时,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发生自由组合11.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2/3不含该基因的雄配子。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 =3∶4∶1,则F1中个体随机授粉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红花∶白花=2∶1 B.红花∶粉红花=8∶7C.红花∶粉红花∶白花=25∶60∶27 D.红花∶粉红花∶白花=15:14:312.果蝇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现将纯种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由交配得F2,将F2中所有残翅果蝇除去,让长翅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F3中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的比例是( )A.9:1 B.8:1 C.5:1 D.3:1二、非选择题13.小鼠的皮毛颜色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F1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F2,结果如下:亲本组合 F1 F2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1)小鼠乙的基因型为 。(2)实验一的F2灰鼠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黑鼠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3)实验二的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 。14.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注:基因型为AA的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表型 黄色 灰色 黑色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1)若亲本基因型组合为Aa1×Aa2,则其子代可能的表型有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 ,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 。(3)假设很多Aa2×a1a2组合的亲本,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许多Aa2×Aa2组合的亲本,预期每窝平均生 只小鼠。(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想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通常是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 色雌鼠杂交,观察后代的毛色。结果预测:果后代出现 ,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②如果后代出现 ,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15.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 合子。(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和少利多害性这三个特点。(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中 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纯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 和细胞的全能型。最后选育的品种所占比例为 。16.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基因组成 A_B_ A_bb、aaB_ aabb(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 种。(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 。②由题可知,杜洛克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表现为白毛。若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 。17.某植株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C1、C2决定,C1控制红色色素形成,C2控制黄色色素形成;两种色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橙色;若无色素形成,则表现为白色。(1)开橙色花的植株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三种花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2)该植物含C1的花粉粒呈长形、含C2的花粉粒呈圆形,是由另外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蓝色、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棕色。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补充完善下列实验思路。a.选择基因型为 的植株,待开花后进行实验;b.取该植株的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c.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若花粉出现 种类型,且比例为 ,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3)研究发现,当2号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时,该条染色体上色素基因的表达会被抑制,d基因不会对其产生影响。若某基因型为C1C2的植株开黄花,请推测该植株2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将它画在方框内 。若该植物自交(不考虑互换),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玉米植株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但也存在只有雄花序的雄株和只有雌花序的雌株。上述性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E、e和T、t)来控制。其中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T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有tt时表现为雌株。玉米雌雄同株同豌豆相比,在进行杂交育种时,可省去 麻烦。现选取两纯合亲本雌雄同株和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①若F2没有雄株个体出现,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雌株个体占 。②若F2有雄株个体出现,取F2中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参考答案:1.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图个体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2 种表现型;图2个体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Aabb、aaBB、AaBb)3种表现型;图3个体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种表现型。故选A。2.C【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小鼠的体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E决定有色素,e决定无色素(白色),F决定黄色,f决定鼠色,则亲本中,杂合鼠色雄鼠的基因型为Eeff,杂合白色雌鼠的基因型为eeFf。【详解】根据E决定有色素,e决定无色素(白色),F决定黄色,f决定鼠色,判断杂合鼠色雄鼠与杂合白色雌鼠的基因型分别为Eeff和eeFf。多对杂合鼠色雄鼠与杂合白色雌鼠交配,后代的基因型为EeFf、Eeff、eeFf、eeff,比例为1:1:1:1。因此,子代群体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黄色(EeFf):鼠色(Eeff):白色(eeFf、eeff)=1:1:2,C正确。故选C。3.B【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发现子一代总是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且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等问题,A正确;B、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利用多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都发现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这是他进行假说演绎提出的问题,验证假设是采用的测交实验,B错误;C、“测交实验”是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看真实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证明假说是否正确,C正确;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D正确。故选B。4.D【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理论上F2中纯合子在每种表型中各有1个,所以共占F2的1/4;在这4种表型中,通过性状能识别出属于纯合子的只有双隐性个体,即绿皱豌豆,占F2的1/16,D正确。故选D。5.C【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对于完全显性的个体,SS和Ss表现为显性、ss表现为隐性;BB和Bb表现为显性、bb表现为隐性。【详解】A、BbSs×bbss的表现型为双显性和双隐性,后代有BbSs、Bbss、bbSs、bbss四种基因型,其表现型为双显性、单显性和双隐性,所以子一代和亲代表现型不完全相同,A不符合题意;B、BbSs×bbSs的表现型为双显性和单显性,后代有BbSS、BbSs、Bbss、bbSS、bbSs、bbss6种基因型,其表现型为双显性、单显性和双隐性,所以子一代和亲代表现型不完全相同,B不符合题意;C、BbSS×BBSs的表现型为双显性,后代有BbSS、BbSs、BBSS和BBSs四种基因型,其表现型都为双显性,所以子一代和亲代表现型相同,C符合题意;D、BBSs×BBSs的表现型为双显性,后代有BBSS、BBSs、BBss,其表现型为双显性、单显性,所以子一代和亲代表现型不完全相同,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6.B【分析】分离定律是对一对相对性状适用,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都会先遵循分离定律。【详解】A、分离定律是对一对相对性状适用,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的,A错误;BC、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配子形成过程中,B正确,C错误;D、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原核生物的遗传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B。7.C【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题意分析,人体耳垂离生与连生、眼睛棕色与蓝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棕眼离生耳垂的男人基因型为B_A_,蓝眼离生耳垂的女人基因型为bbA_,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其基因型为bbaa,据此可知,父母的基因型为BbAa和bbAa。【详解】根据分析:父母的基因型为BbAa和bbAa,所以他们再生育,将来生蓝眼离生耳垂女孩的几率是1/2×3/4×1/2=3/16。即C正确。故选C。【点睛】8.D【分析】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①的子代都是绿叶,说明亲本绿叶甘蓝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说明紫叶甘蓝植株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①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bb,紫叶为A_B_、A_bb和aaB_。【详解】A、实验①的子代都是绿叶,说明亲本绿叶甘蓝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说明紫叶甘蓝植株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①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A正确;B、根据实验②的结果F1中绿叶∶紫叶=1∶3可知,实验②中紫叶甘蓝甲的基因型为AaBb,绿叶甘蓝基因型为aabb,B正确;C、实验①绿叶甘蓝基因型为aabb,与紫叶甘蓝乙杂交子代全部为紫叶甘蓝,则紫叶甘蓝乙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等多种类型,C正确;D、实验③中F1紫叶甘蓝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自交后代出现紫叶:绿叶=15:1,D错误。故选D。9.C【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鉴定一只黄色雄鼠(Aa1、Aa2)的基因型,若与多只雌鼠测交,子代有黑鼠出现就可确定其基因型为Aa2,A正确;B、若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性状表现,则亲代的基因型为Aa2、a1a2,则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1(黄色)、1Aa2(黄色)、1a1a2(灰色)、1a2a2(黑色),显然纯合个体的概率为1/4,B正确;C、若群体中各种基因型比例相同,即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比例为Aa1∶Aa2=1∶1,则黄色群体中配子的比例为A∶a1∶a2=2∶1∶1,则黄色鼠随机交配由于AA存合致死,因此存活子代的占比为12/16,其中黑色出现的比例为1/4×1/4=1/16,显然存活个体中黑色素占比为1/12,C错误;D、假设进行很多Aa1×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即一对亲本杂交产生的个体数为8只。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 Aa2的杂交,也应该生出8只,但由于AA存合致死,且AA出现的概率为1/4,因此预期每窝平均生8×3/4=6只小鼠,D正确。故选C。10.A【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产生四种配子,A正确;BC、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C错误;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不在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故选A。11.D【分析】分析题文: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3∶4∶1,即AA占3/8,Aa占1/2,aa占1/8,因此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3/8+1/2×1/2=5/8,a=3/8;由于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2/3不含该基因的雄性配子,因此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3/8+1/2×1/2=5/8、a=1/2×1/2×1/3+1/8=5/24,因此雄配子中A占3/4,a占1/4。【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5/8,aa=3/8,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3/4,a=1/4,因此F1中个体随机受粉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红花(AA)=5/8×3/4=15/32、粉红花(Aa)=5/8×1/4+3/8×3/4=14/32、白花(aa)=3/8×1/4=3/32,即红花:粉红花:白花=15:14:3。故选D。【点睛】12.B【解析】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纯种的长翅果蝇与纯种的残翅果蝇交配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Vv,让F1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代,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VV:Vv:vv=1:2: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VV:Vv:vv=1:2:1,去除F2中所有残翅果蝇,则剩余果蝇中,VV占1/3、Vv占2/3,则V的基因频率为2/3、v的基因频率为1/3,让F2长翅果蝇自由交配,F3中VV所占的比例为2/3×2/3=4/9、Vv占2×2/3×1/3=49、vv占1/3×1/3=1/9,所以F3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的比例是8:1,B正确。故选B。13.(1)aabb(2) 8/9 2/3(3)AAbb、Aabb或aaBB、aaBb【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根据实验分析,实验一中F2为灰鼠:黑鼠:白鼠=9:3:4,该比值是“9:3:3:1”的变形,说明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灰鼠的基因型为A-B-,F1的基因型为AaBb,甲为灰鼠,乙为白鼠,且二者均为纯合子,二者杂交子代全为灰鼠,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2)实验一F2中灰鼠基因型为A-B-,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白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或黑鼠的基因型aaBB、aaBb,白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实验一的 F2 灰鼠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杂合子占的比例为8/9;黑鼠基因型为1AAbb、2Aabb或1aaBB、2aaBb,杂合子占的比例为2/3。(3)实验二乙和丙杂交子代全为黑鼠,F2为黑鼠:白鼠=3:1,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丙黑鼠为纯合子,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14.(1)黄色、灰色(2) Aa2、a1a2 1/8(3)6(4) 黑 黄色和灰色 黄色和黑色【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1)从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可知,A基因对a1和a2均为显性基因;从灰色个体的基因型看出,a1对a2为显性基因。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死亡)、1Aa1(黄色)、1Aa2(黄色)、1a1a2(灰色),即黄色:灰色=2:1;(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种表现型,所以亲本含有A和a1基因,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1/2×1/2×1/2=1/8;(3)假设进行多组Aa2×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4个配子组合,每个组合2只)。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组Aa2×Aa2的杂交,由于AA胚胎致死,剩余3个配子组合,则预期每窝平均生6只小鼠;(4)一只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或Aa2。欲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可以采用测交方案,其实验思路为: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a2a2)杂交;②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毛色。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①如果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则其与黑色雌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2、a1a2,表现型为黄色和灰色。②如果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则其与黑色雌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2、a2a2,表现型为黄色和黑色。15. 纯 不定向性 保留 矮茎:中茎:高茎=9:6:1 染色体变异 1/8【解析】1.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能大幅度改变育种进程,但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成功率低;杂交育种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方法比较简单;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是技术比较复杂,应用到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手段。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少利多害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以便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代中选择保留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提高纯合子的手段进行筛选,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年限越长。若只考虑茎的高度,F1(DdEe)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即自交后,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9矮茎(9D_E_)∶6中茎(3D_ee、3ddE_)∶1高茎(1ddee)。(4)单倍体育种过程包括亲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等过程,其中亲本杂交时涉及的原理是减数分裂和基因重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涉及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涉及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该育种过程中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感病矮茎(rrDDEE)和感病高茎(RRddee)两品种的纯合种子种植后杂交获得F1(RrDdEe),将F1种下取其花药,相关配子的基因型为RDE、RDe、RdE、rDE、rDe、Rde、rdE、rde,且比例均等,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中RDE的植株占1/8,因此从后代中获得的抗病矮茎新品种(RRDDEE)所占比例为1/8。【点睛】熟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确定以及操作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6. 4 AAbb和aaBB 非同源染色体 1/3 1/9 9/64【分析】由题意可知: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个体相互交配,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详解】(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②由题可知,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杜洛克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棕毛猪A_bb和aaB_所占比例为6/16,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所占比例为2/16,故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2/6,即1/3。F2的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bb、1/3Aabb、1/6aaBB、1/3aaBb。棕毛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及概率为: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1/3aaBb×2=1/3×1/3×1/4+1/3×1/3×1/4+1/3×1/3×1/4×2=1/9。(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的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只要有I基因,不管有没有A或B基因都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IiAaBb个体雌雄交配,后代中红毛个体即基因型为ii A_B_的个体。把Ii和AaBb分开来做,Ii×Ii后代有3/4I _和1/4ii,AaBb×AaBb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故子代中红毛个体(ii A_B_)的比例为1/4×9/16=9/64。【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17.(1)性状分离(2) AaC1C2 4 1∶1∶1∶1(3) 白花∶黄花=1∶3(4) 人工去雄 EETT×EEtt 1/9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64∶9∶8【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开橙色花的植株基因型是C1C2,是杂合子,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三种花色,即具有相同表现型的亲本在子代中出现了多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2)分析题意,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般最简便的方法为自交,而题意所给该植物的两种性状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花粉粒区分,所以可用花粉鉴定法,通过观察双杂合子(AaC1C2)产生雄配子(花粉粒)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AaC1C2)的父本可以产生四种花粉,且比例为1:1:1:1,若不遵循,只能产生两种花粉。故实验步骤为:a.选择基因型为AaC1C2(双杂合子)的植株待开花后进行实验;b.取该植株的花粉粒(AC1、AC2、aC1、aC2)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c.若花粉出现4种类型(蓝色长形、棕色长形、蓝色圆形、棕色圆形),且比例为1:1: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3) 研究发现,当2号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时该条染色体上色素基因的表达会被抑制,d基因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基因型为C1C2的植株开黄花,说明控制红色色素形成的基因C1被抑制,即C1和D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控制黄色色素形成的C2基因正常表达,说明C2和d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即: 若不考虑交叉互换,该植物可以产生两种配子(C1D和C2d),故该植物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C1C1DD、2C1C2Dd、1C2C2dd,由于无色素形成,则表现为白色,故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黄花=1:3。(4) 玉米雌雄同株同豌豆相比,在进行杂交育种时,可省去人工去雄麻烦。①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EETT)和雌株(EEtt或eett)进行杂交,若亲本为雌雄同株(EETT)和雌株(EEtt),则F1为EETt,F1自交得到F2,F2为EET_(表现为雌雄同株)和EEtt(表现为雌株),无雄株出现。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1/3EETT和2/3EETt)相互授粉,子代的雌株(EEtt)个体占1×2/3×2/3×1/4=1/9。②亲本为雌雄同株(EETT)和雌株(eett),则F1为EeTt,F1自交得到F2,F2为eeT_(雄株)∶E_tt或eet(雌株)∶E_T_(雌雄同株)=3∶4∶9。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ET∶Et∶eT∶et=4∶2∶2∶1,子代雄株eeT_的比例为2/9×2/9+2/9×1/9+2/9×1/9=8/81,雌株E_tt或eet2/9×2/9+2/9×1/9+2/9×1/9+1/9×1/9=9/81,雌雄同株E_T_为1-8/81-9/81=64/81,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64∶9∶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