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课件(共49张PPT)《旅游交际礼仪》(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课件(共49张PPT)《旅游交际礼仪》(航空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THEBUSINESS PLAN

项目七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中国蒙古族人口约为598.18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地区,另外在新疆、河北、青海等地也有分布。蒙古族的主要语言是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萨满教是蒙古人古老的原始宗教,也是蒙古族的主要宗教信仰,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
一、蒙古族
(一)基本概况
项目七
1.礼节
蒙古族人民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讲究礼仪。家中来客,不管是常客还是陌生人,他们都会满腔热忱地出门迎接、热情问好,客人进帐后,往往会献上奶茶和美酒,如果有贵客,还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以示尊敬。
(二)风俗习惯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1)献哈达
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礼节,常在祭祀、敬神、拜年、婚丧以及迎送宾客时候使用,以示敬意或者祝贺。献哈达时,献者张开双手捧着哈达,一边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并将哈达的折缝向着接受哈达的人,如图7-1所示。
图7-1 蒙古族献哈达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2)敬鼻烟壶
敬鼻烟壶也是蒙古族一种常见的见面礼,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敬献鼻烟壶或换鼻烟壶来表示尊敬和友好相处之意,如图7-2所示。
图7-2 鼻烟壶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如图7-3所示。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以蓝色、棕色为主;女袍则比较贴身,以显示出女子的身材曲线,颜色主要有红、粉、绿、天蓝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浅蓝、乳白、粉红、淡绿色等。
2.服饰
图7-3 蒙古袍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二
3.饮食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分为白食、红食两种。白食是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红食则是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在日常饮食中,与白食、红食同等重要的还有炒米,炒米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蒙古族特色食品,常搭配酸奶或奶茶食用。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1.火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把这些视为驱妖避邪的圣洁物。因此,进入蒙古包后,切忌在火炉上烤脚、烤鞋;不得跨越炉灶或用脚蹬炉灶;不能往炉灶上扔脏物、摔东西;不能用刀子挑火,或直接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三)礼仪禁忌
项目七
2.水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是纯洁的神灵。由于草原干旱缺水,牧民逐水草而居,因此,牧民们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并时刻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忌讳在河流中洗脏衣服、洗手或沐浴,更不能向河中扔脏物。
3.病忌
蒙古族牧民家有重病患者或病危之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以此说明家里有重病患者,不待客。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4.产忌
蒙古族妇女生产时,会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通常为红布条或者弓箭,表示忌外人进入。
5.忌蹬门槛
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就会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被延续至今,因此出入蒙古包时,不能踩蹬门槛。
6.忌摸头
蒙古人忌讳用手摸小孩的头部,他们认为摸头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利。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二、藏族
(一)基本概况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中国藏族人口约为628万,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甘肃、云南等地。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在藏语中,活佛高僧被尊称为“喇嘛”,因此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1.礼节
项目七
藏族人民在见面打招呼时,有一种特有的礼节,即“吐舌礼”,这是一种表示友好和尊敬的行为,受礼者点头微笑即可。藏族人在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时,通常要脱帽鞠躬,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以示尊敬;在见到平辈时,可以将帽子置于胸前,头稍低,以示礼貌。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节,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二)风俗习惯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2.服饰
藏族的主要服饰是藏袍,其基本特点是大襟、长袖、肥腰、无兜。藏袍有农区、牧区之分,一般说来,农区藏袍讲究美观漂亮,牧区藏袍讲究实用温暖。
藏服中必不可少的配饰是腰带。除了腰带之外,藏族妇女系在腰间的彩色围裙“邦典”也极具特色,如图7-4所示。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藏族饮食历史悠久,极具特色,糌粑、牛羊肉、酥油、茶叶被称为藏族饮食的“四宝”。糌粑在汉语中被称为“炒面”,即将青稞晒干、炒熟、磨细而成,糌粑制作简单,且便于携带和保存,是大部分藏族人民的主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也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他们有将牛羊肉风干后直接食用的习惯。
3.饮食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三)礼仪禁忌
在藏族地区,行路遇到寺院、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不得逆时针转动经筒、经轮;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其头。
1.宗教禁忌
藏族对火灶有神圣的敬畏之情,认为火塘中有灶神,不能亵渎,否则会带来灾难。因此,一般严禁跨越火灶;忌讳往火灶里吐痰、扔脏物;坐在灶边时,不能把脚放到灶上。
2.火忌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藏族禁食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方也忌食五爪类和飞禽类肉。出于宗教信仰,一般反对捕杀野生动物。
3.饮食禁忌
在藏族,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4.生活禁忌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公元7世纪,大批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华经商,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又有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这些穆斯林吸收了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普遍信奉伊斯兰教。
三、回族
(一)基本概况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二)风俗习惯
1.
礼节
回族无论男女老少,他们见面相互问候时,通用一种祝安词,也称见面语。宁夏、甘肃、青海等地的回族人把祝安词简称为“色俩目”,见面时,一个人说“色俩目”(平安,您好),对方则回答“安色俩目”(平安,您也好)。回族在致“色俩目”时,通常还还会握手。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2.服饰
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都喜爱戴白色圆帽,即“回回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服装方面,回族男子爱穿白色衬衫,外套坎肩;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一般都是大襟为主,装饰内容丰富。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3.饮食
由于回族分布较广,各地的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差异很大,因此在饮食结构上也有所差别。例如,宁夏的回族以米、面为主食,而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为主食。油香和馓子是各地回族人都喜爱的特色食品,如图7-5所示。
图7-5 回族油香和馓子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1.
饮食禁忌
2.
信仰禁忌
3.
婚姻禁忌
在饮食方面,回族严格禁食猪肉和狗、驴、骡等不反刍动物的肉,禁食一切动物的血,并严禁抽烟和饮酒。
在信仰方面,崇拜多神在回族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因此禁止崇拜真主外的任何偶像。
(三)礼仪禁忌
回族一般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姻,认为男女间的结合,必须以信仰相同为基础。一旦涉及族外,无论嫁、娶,都要求对方理解、尊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感情,并虔诚地皈依伊斯兰教。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满族原称满洲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为最多,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满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目前,除了一些语言学家和黑龙江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外,满族人通用汉语。满族多信奉萨满教和藏传佛教。
项目七
(一)
基本概况
四、满族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二)风俗习惯
1.礼节
满族人的见面礼节主要有叩头礼、顶头礼、抱腰礼、执手礼、鞠躬礼、擦肩大礼等。其中最为隆重的礼节是抱腰礼,在至亲相见、久别重逢、贵宾来访等重要场合,通常会行此礼。如图7-6所示。
项目七
图7-6 满族抱腰礼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2.服饰
满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是袍服,又称旗装,其特点主要是圆领、窄袖、捻襟、带扣袢、衣裳连结,如图7-7所示。
项目七
图7-7 女式旗装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3.饮食
满族人喜爱吃黏食,因为黏食耐饿且便于携带,适合外出狩猎时食用。最具满族特色的食物当属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至今仍流行的驴打滚、萨其玛等都是满族的传统点心。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三)礼仪禁忌
(1)满族讲究长幼有序,因此忌老少无别。
(2)忌棺材从门而出,满族人认为门是为活人所设,死人不可用,故有窗户出棺之俗。
(3)旧时满族有不与汉人通婚的禁忌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禁忌现已改变。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五、维吾尔族
(一)
基本概况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绳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种方言。维吾尔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1.礼节
维吾尔族崇尚礼仪,在与人交往中非常注重礼貌。维吾尔族人路遇长辈或朋友,要用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互道“萨拉木”(平安),或握手问候。妇女相见时通常会互相拥抱,贴一下右脸,互道“萨拉木”。
项目七
(二)风俗习惯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2.服饰
维吾尔族的服饰不仅花样繁多,而且样式精美,富有特色。维吾尔族传统的男子外衣称为“袷袢”(qi` p3n),其特点是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如图7-8所示。
项目七
图7-8 维吾尔族袷袢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3.饮食
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主食的种类很多,最常吃的有馕、手抓饭、包子、拉面等。如图7-9所示、7-10所示。
图7-9 馕
图7-10 手抓饭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1)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因此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相同。
(2)维吾尔族对长者非常尊重,一同走路时,要让长者先行;谈话时,要让长者先说;进门时,要让长者先进;入座时,要让长者坐上位。
(3)维吾尔族人在睡觉时,忌头朝东脚朝西。对坐姿也有要求,一般要求跪坐炕上或地毯上,忌双脚伸直、脚底朝人。
(4)到维吾尔族家中作客,应尊重对方的民族习俗,讲究礼貌。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三)礼仪禁忌
项目七
(一)基本概况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具有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的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包括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见图7-11)。
六、苗族
图7-11 苗族图腾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1.礼节
苗族人十分热情好客。接待客人时,主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在许多苗寨,还有一种十分特别的迎客方式——拦门酒,如图7-12所示。
(二)风俗习惯
图7-12 苗族的拦门酒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2.服饰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从形式上看,苗族服饰可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如图7-13所示。
(二)风俗习惯
图7-13 苗族的便装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3.饮食
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最喜食糯米,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肉食多为饲养的家畜、家禽,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人还喜食狗肉。
苗族菜肴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苗族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饮酒。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苗族的禁忌,不同的支系各有不同。主要的一些禁忌有:忌称苗族为“苗子”,他们喜欢自称“蒙”;忌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忌孩子在家中玩弓箭类玩具,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认为这样会使得孩子长不高;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忌夜间吹口哨;吃火烤的糍粑时,忌拍了灰再吃。
(三)礼仪禁忌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一)基本概况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广东、贵州三省。壮族的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
七、壮族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1.礼节
2.服饰
壮族是一个十分注重尊老爱幼的民族,壮族人都非常热情好客。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必备酒,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但一般是用勺子,而不用杯。
壮族服饰以蓝黑色为主,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二)风俗习惯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稻米是壮族人民的主食。一些居住在干旱山区的壮族人,由于不宜种植水稻,则以玉米和薯类为主食。壮族人喜食糯米,常用糯米来制作节日食品,如糍粑、粽子、五色糯米饭(见图7-14)、汤圆等。壮族的传统肉食有猪肉、鸡肉、鸭肉、鹅肉、羊肉、牛肉、马肉,以及山禽野兽等。
壮族人大多喜欢饮酒,常见的有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
图7-14 壮族五色糯米饭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3.饮食
项目七
(三)
礼仪禁忌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有些地方的壮族还禁食牛肉和狗肉。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
(1)
(2)
(3)
(3)在壮族地区,孕妇不能参加婚礼,也不能进入产妇家;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因此家中若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树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4)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
(5)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任务一 主要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一)香港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组成,陆地总面积1 104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740.98万(2017年统计数据。香港的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香港大多数居民信奉佛教和道教,也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香港的通用货币为港币,官方语言是粤语和英语。
任务二 港澳台地区的习俗与礼仪
一、基本概况
项目七
澳门由澳门半岛、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澳门总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65.31万。
澳门的宗教信仰较多,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澳门的通用货币有澳门元、人民币和港币,官方语言是汉语和葡萄牙语。
(二)澳门
任务二 港澳台地区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台湾由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组成。台湾岛面积35 882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台湾的人口总数约为2 350万。台湾近八成的民众拥有宗教信仰,佛教、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在台湾极为盛行。台湾的通用货币为新台币,通用语言为汉语,通用文字为繁体中文。
(三)台湾
任务二 港澳台地区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二、
主要礼节
港、澳、台地区通行的礼节为握手礼,亲朋好友见面时,也有施拥抱礼和亲吻礼的。由于信奉佛教的人较多,因此合十礼也颇为常见。港澳地区还流行叩指礼,当接受别人为其献茶、敬酒时,将食指和中指并拢,略微弯曲,轻轻叩打桌面,以示谢意。
任务二 港澳台地区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港、澳地区的饮食特点是口味清淡、偏爱甜味,菜肴讲究鲜、嫩、爽、滑,注重菜肴的营养成分。
台湾地区居民的饮食特点具有浓厚的闽粤味,许多菜肴都深受闽粤菜的影响。另外,与福建、广东一样,台湾具有浓厚的饮茶文化,喜欢冲饮壶茶,讲究茶具的精美和冲泡方法,特别流行“功夫茶”。
三、饮食习俗
任务二 港澳台地区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1)忌讳拍别人的肩膀,港、澳地区的广东人,尤其商人和喜欢博彩活动的人,对于被别人拍肩膀十分反感,因为这有散财或输钱的不祥兆头。
(2)在别人博彩期间,忌讳说买书等与书有关的字眼,因为“书”与“输”同音。
(3)忌讳数字“4”,因发音与“死”相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的人也忌讳“13”和“星期五”。
四、主要禁忌
任务二 港澳台地区的习俗与礼仪
项目七
(4)忌做“不速之客”,到别人家做客或拜访,一般都要事先约好。另外,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住所比较狭小,对客人通常留餐不留宿。
(5)在台湾,禁用手帕、雨伞送人,因为手帕是送给吊丧者的,而“伞”与“散”同音。
任务二 港澳台地区的习俗与礼仪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