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中外历史纲要 上课标要求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知识概览1927大革命失败对抗国民党共产党一党专政围剿红军武装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192819311934193619351937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合作全民族抗战0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0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03红军长征目录contents知识概览本课主要讲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的相关内容,包括三个知识点。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政治上,“宁汉合流”、“东北易帜”实现形式上的统一;经济上,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2.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3.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新知导入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旧址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现已辟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经历者,它见证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沦陷、光复以及蒋介石集团的仓皇出逃。0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新知讲解1.政治(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简称“汉”简称“宁”新知讲解(2)二次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分子先后制造了“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济南惨案纪念碑”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毁的火车新知讲解(3)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合作探究为什么史学界普遍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①军阀各自为政;②内乱混战不断。新知讲解2.经济结合教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经济有何表现?(1)除原有的纺织和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强取豪夺的重要工具。四大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这四大国家银行,既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核心,又是国民政府用来扩大国家资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合作探究民族工业取得发展的原因有哪些?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新知讲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的最大一家民族烟草企业。1927年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强迫低价收买公司股票,从而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02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新知讲解1927.8.11927.8.71927.91927.101931.11结合教材,梳理工农武装革命道路开辟过程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成立新知讲解南昌起义(一)南昌起义背景:经过:意义: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余部转战湘南和海陆丰地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97年,江泽民同志为纪念南昌起义70周年亲笔题写了“军旗升起的地方”。新知讲解八七会议旧址(二)八七会议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内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新知讲解(三)秋收起义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材料引导材料: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初期就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知讲解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新知讲解(四) 根据地建设扩大: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新知讲解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建设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新知讲解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新知讲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有何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新知讲解土地革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赣西刘士奇报告》意 义: 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大大提高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03红军长征新知讲解(一)原因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新知讲解材料一 蒋介石施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施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在军力投入上,第五次“围剿”投入军队百万之多,相当于前四次“围剿”投入兵力的总和。材料二 共产国际派了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红军的指挥权从朱德、周恩来手中转入李德和博古(秦邦宪)手中。他们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直接原因: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本原因:左倾错误角色扮演特聘讲解员:根据红军长征的示意图,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开始:1933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转折:1935.1,遵义会议冲破三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1935.10,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胜利:1936.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新知讲解时间:1935年1月。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新知讲解材料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作家)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毛泽东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思考: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新知讲解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战略转移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保存精华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宣传主张,传播火种,铸就精神合作探究想一想什么是“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课堂总结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红军长征政治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宁汉合流二次北伐东北易帜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重大会议:八七会议、古田会议根据地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背景过程意义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拓展探究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将各红色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的原因。①中国的农村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不完全依赖城市而存在②这些地区远离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③北伐的影响,有群众基础典题训练1.如图报纸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B.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C.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D.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2.[甘肃张掖 2022高一月考]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的历史事件是()A.“宁汉合流” B.济南惨案 C.张学良“东北易帜” D.国民政府继续北伐3.1936年,国民政府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麦粉进口下降至15%。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这说明A.民族工业摆脱列强控制 B.民族工业遭受严重冲击C.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D.民族工业以重工业为主CCC典题训练4.如图是中共八七会议会址-汉口鄱阳街 139号,在该会场形成的决议可能是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D.脱离共产国际的领导5.[黑龙江牡丹江 2023高二期中]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6.[山东秦安 2023高一期末]某省份在宣传其革命历史时用了以下词汇:“武装反抗,创建军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摇篮,红色故都”。该省份是A.广东 B.湖北 C.江西 D.陕西CBC典题训练8.[河南新乡第一中学2023高二月考]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这一规定()A.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典题训练9.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10.1935年 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该决定A.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 B.标志着红军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1.[河南郑州 2023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红船精神一井冈山精神一长征精神-五四精神B.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一井冈山精神一长征精神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一长征精神D.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一井冈山精神一长征精神C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