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九年级上册 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一轮复习123思维导图考点分析核心知识点4易错易混点5中考真题演练年份 分值 素材2022.河南B卷 21 12 交警柔韧执法2023.河南A卷 10 2 法治副校长小助理协助法治理副校长开展工作。近3年AB卷考情分析(3年2考)1、思维导图夯实法治基础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全面依法治国)法治的重要性(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法治的要求:实行良法+善治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性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做法个人社会国家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凝聚法治共识法治政府厉行法治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性质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做法:国家、公民、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角度、法治与德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政府个人1、思维导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2.考点分析(选择法治道路)(1)对国家和社会:①法治是人类社会进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对公民: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②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考点一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联系知识点2.考点分析(选择法治道路)生活需要法律(法治重要性)(七下87-88)法治的含义、要求和重要性。(P83、P87~88)(1)含义: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2)要求: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重要性:①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83)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地位);(87)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88)2.考点分析(选择法治道路)考点二法治要求(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2.考点分析(描绘法治蓝图)考点三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__________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考点四全面依法治国重要性①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联系知识点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考点分析(选择法治道路)考点五价值取向__________依法执政__________依法行政__________严格执法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科学立法__________公正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2.考点分析(描绘法治蓝图)考点五如何建设法治政府49①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②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联系知识点2.考点分析(描绘法治蓝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为什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5)3.核心知识点(夯实法治基础)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易错点】2.法治的要求是实行良法之治和善治。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易错点】5.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易错易混点(夯实法治基础)1.实现科学立法就可以建设法治中国。( )2.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的事,青少年还小,和青少年无关。( )3.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需要公民严格执法。( )改正:执法机关(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改正: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改正: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改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4.易错易混点(夯实法治基础)5.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法制等于法治。( )改正:法治除了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制≠法治×5.中考真题演练(夯实法治基础)(2023湖南邵阳)“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材料表明( )①立法者的素质高低决定国家的强弱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③执法者依法办事,国家才会强大④只要法治力量强大,国家就会富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4.中考真题演练(夯实法治基础)(2023四川达州)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回应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反诈问题。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完善我国的民主制度③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④杜绝电信网络诈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BB本题考查法治的相关知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实行良法之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民主制度,②排除。“杜绝电信网络诈骗”说法太绝对,④排除4.中考真题演练(夯实法治基础)(2023云南)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这说明要坚持推进( )A.公正司法 B.严格执法 C.依法行政 D.全民守法A4.中考真题演练(夯实法治基础)(2022江西)审理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判决善意助人不担责。审理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驳回无理赔偿请求。这两个人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司法案例体现的法治价值是( )①司法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司法满足公民的一切诉求 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司法满足公民合理合法的诉求,③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司法不是立法,④排除。故选 A。4.中考真题演练(夯实法治基础)(2022湖北武汉)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决策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表明( )A.依法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C.全国人大常委会保证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D.人民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B2.考点分析(法治政府)政府作用政府权力来源政府的宗旨政府工作要求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有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法治政府考点六2.考点分析(法治政府)行政机关组成行政机关性质国务院性质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85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85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行政机关。88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86联系知识点行政机关(八下 行政机关85-89)2.考点分析(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地位(重要性)依法行政要求依法行政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利。规范政府的行政权依法行政考点七2.考点分析(法治政府)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政府)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公民)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考点八如何建设法治政府(52-53)2.考点分析(法治政府)行政机关如何行使职权(八下 88-89)联系知识点(自身)① 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②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③ 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权利和责任是完全对等的(×)2.考点分析(厉行法治)考点九如何厉行法治社会成员国家公民党和政府及其社会法治和德治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法制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厉行法治要求 地位 示例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前提基础防线关键立法机关(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科学立法(例: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两次向社会征求意见。)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例:纠正冤假错案,庭审直播。)公民尊法学法,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考点分析(厉行法治)2.考点分析(厉行法治)考点10法治和德治的关系①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__________,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________。②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_________;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_________。③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促进作用教化作用规范作用支撑作用1.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宗旨、要求)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重要性)3.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4.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关系)3.核心知识点(凝聚法治共识)4.易错易混点(凝聚法治共识)1.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 )2.依法治国,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改正:依法治国,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5.易错易混点(凝聚法治共识)(2023浙江金华)淄博烧烤“火出圈”后,当地政府设立“烧烤行业一件事”服务专窗,承诺“一件事一次办”。这与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共同追求是( )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③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材料说明改革的共同追求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①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民主决策,②排除。故选CC5.易错易混点(凝聚法治共识)(2022湖北武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围绕“凝聚法治共识”各抒已见。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小丽: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B.小武: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C.小玲: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D.小江: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C5.易错易混点(凝聚法治共识)(2022湖北荆州)“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是明代政治改革家张居正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他的这一观点对我国当今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有效实施②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效,建设法治中国③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④法律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B“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说明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有效实施;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①③正确。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