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

资源简介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科学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月
作业练习
1.有关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B.在磁体周围能清楚地看到磁感线;
 C.磁感线是没有方向的;
 D.磁感线是假想的,实际上并不存在。 答案:D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指( ) A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B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
C能够产生磁感线;
D能对放在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答案:D 3.有两枚大头针针尖的一端吸在如图所示的条形磁铁的N极一端,则这枚大头针静止是的大致位置可能是( ) 答案:A 如图所示,A. B均为外形相同可能有磁性的钢棒,现将A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B的上方从左端向右端匀速移动,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则______棒肯定无磁性;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先由大变小,然后是由小变大,则______棒肯定有磁性。 答案:B B 5.小李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研究磁体的磁性强弱是否与温度有关”的课题。他做的实验如下: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如图甲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铁钉纷纷落下。 (1)从小李的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根据这一结论,小李大胆设计了一个温度报警器,如图乙所示。请简述它的工作原理:当温度逐渐升高时, ,从而使电铃报警。 (3)同组的同学却认为小李设计的温度报警器没有如图丙所示的这种设计好。请你比较两种温度报警器,指出小李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 答案:(1)高温可以使磁铁失去磁性 (2)磁铁失去磁性,无法吸引弹簧开关 (3)难以设定报警的具体温度]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科学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月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磁性、磁体,能举例说明磁体能吸引哪些物质;知道磁体有磁极,并能够判断磁体的两极;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化的概念。 2.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具体现象分析、判断磁极。 3.探究实践:通过活动探究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规律和结论。 4.态度责任: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同学间相互协作的意义;通过了解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磁极的概念和相互作用规律,磁体有铁磁性和方向性。
教学难点: 1.磁化的概念。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活动:体验磁性 让小磁针去接近下列物体: ①大头针 ②铜片 ③铝片 ④一元硬币 ⑤塑料笔壳 ⑥木头 ⑦纸片等。
【学习任务二】
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 如果磁体从中间断裂,断裂的两端会各自成为新的磁极,且每段磁体都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 断裂成若干段的磁体会成为若干个完整的小磁体,每个小磁体都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 同理,几个磁体合并成一个磁体时,也只有两个磁极。 根据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何判断某物体是否具有磁性? 【学习任务三】 活动探究: 如图所示,把两块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并彼此靠近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习任务四】 1.如图,在大头针盒上方的适当位置固定一根铁棒,观察其能否把大头针吸引上来: 。 2.把一块条形磁铁从上方靠近铁棒,观察铁棒能否把大头针吸引上来: 。 如果把条形磁铁拿开,观察到的现象是: ; 结论: 。 【学习任务四】 磁化:
推荐的学习资源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科学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月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磁性、磁体,能举例说明磁体能吸引哪些物质;知道磁体有磁极,并能够判断磁体的两极;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磁化的概念。 2.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具体现象分析、判断磁极。 3.探究实践:通过活动探究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规律和结论。 4.态度责任: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同学间相互协作的意义;通过了解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磁极的概念和相互作用规律,磁体有铁磁性和方向性。
教学难点: 1.磁化的概念。
教学过程
司南是指南针的前身;指南针能指示方向。 引出思考: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方向? 这与磁体的性质有关指南针的发展史简介: 磁石→司南→指南鱼→磁针→指南针; 活动:体验磁性 让小磁针去接近下列物体: ①大头针 ②铜片 ③铝片 ④一元硬币 ⑤塑料笔壳 ⑥木头 ⑦纸片等。 现象:小磁针能吸引大头针、一元硬币,但不能铜片、铝片、塑料、木头、纸片等物体。 说明小磁针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 一、磁体 1、磁性: 物体能够吸引含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2、磁体: 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二、磁 极 1、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称为磁极。 一个磁体有且仅有2个磁极。 2、磁极分南极和北极: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总是南北指向。 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N极);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S极)。 每个磁体都有一个北极和一个南极。 思考讨论: 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 如果磁体从中间断裂,断裂的两端会各自成为新的磁极,且每段磁体都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 断裂成若干段的磁体会成为若干个完整的小磁体,每个小磁体都有N极和S极两个磁极。 同理,几个磁体合并成一个磁体时,也只有两个磁极。 根据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如何判断某物体是否具有磁性? 活动探究: 如图所示,把两块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并彼此靠近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磁极间存在磁力。 两块条形磁体彼此之间会产生吸引的力或排斥的力,这种吸引或排斥的力就是磁力。 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3、应用: 门吸、磁悬浮列车等。 讨论交流: 问题:磁体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磁铁矿石吗?  活动: 1)如图,在大头针盒上方的适当位置固定一根铁棒,观察其能否把大头针吸引上来: 。 2)把一块条形磁铁从上方靠近铁棒,观察铁棒能否把大头针吸引上来: 。 3)如果把条形磁铁拿开,观察到的现象是: ; 结论: 。 现象:(1)铁棒不能吸引大头针 (2)铁棒能吸引大头针 (3)大头针掉落 结论: 铁棒可从磁体处获得磁性。 四、磁化 1、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2、人造磁体是磁化而成的: 磁铁矿石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我们日常所用的磁体一 般都是人造出来的。其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磁化来实现的。 3、磁化的方法: 方法: (1)接触或靠近磁体; (2)用一个磁体在磁性物质上沿一个方向摩擦,就可使这个物体变成磁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