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小石潭记 分层作业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俶尔(chù) 佁然(yǐ) 奉壹(yī) 幽邃(suì)B.篁竹(huáng)清冽(liè) 翕忽(xī) 为屿(yǔ)C.为坻(chí) 为嵁(kān) 寂寥(liáo)披拂(fú)D.翠蔓(wàn) 龚古(gōng)差互(cī) 珮环(pèi)2.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皆若空\游无所依C.四面竹树\环合 D.似与\游者相乐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向下) B.日光下澈(穿透)C.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D.其岸势犬牙差互(狗的牙齿)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B.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假设的连词。)C.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D.余弟宗玄。(古义:你;今义:剩下。)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便扶向路C.处处志之 D.渔人甚异之6.选出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闻水声,如鸣佩环(听见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一散一聚的)C.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7.下面对《小石潭记》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佁然不动”是静,“往来翕忽”是动。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二、填空题8.填空。①《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下了多篇山水游记,合称 。②文中写出小石潭位置之隐蔽的句子有“ , ”和“ ”等。③小潭之所以命“小石潭”之名的原因是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④君子好逑( )10.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古义: 今义:②崔氏二小生古义: 今义:③不可久居古义: 今义:11.翻译句子。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三、句子默写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2)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3) ,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 , 。(柳宗元《小石潭记》)(5)《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四、语言表达13.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将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请你仿照示例,为你喜欢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示例】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五、综合性学习14.学完本文后,某班围绕“小石潭景物探览”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请你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名称,并说说设计的依据是什么。示例:名称: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2)每一个景点要有一则导游词,请你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名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小题。【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 以为 ) B.凄神寒骨( 使……凄凉 )C.负势竞上 ( 凭借 ) D.百叫无绝( 停止、消失)1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B.千丈见底 有时见日C.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D.乃记之而去 潭西南而望17.下列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运用的是正侧面相结合描写,写出了水的清澈,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湍急。B.《小石潭记》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水的清澈。C.《与朱元思书》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表现山中的热闹景象。D.《小石潭记》中作者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产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以此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18.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七、作文19.请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一篇半命题练笔。要求:①题目:小石潭真 (只允许填一个字)。②200--300字。参考答案:1.D【详解】D.翠蔓màn 故选D。2.A【详解】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A.句意为: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划分正确;B.句意为: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正确的句读是:皆若\空游\无所依;C.句意为: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正确的句读是:四面\竹树环合;D.句意为: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正确的句读是:似\与游者\相乐;故选A。3.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D.句中的“犬牙”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故选D。4.C【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A.“妻子”的古义是妻子儿女;B.“无论”的今义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是表条件关系的连词;D.“余”的古义是我;故选C。5.B【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A.句意为: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穷”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尽;B.句意为: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是介词,沿着、顺着;C.句意为:处处都做了标记。“志”是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D.句意为: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故选B。6.B【详解】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B.本句中“翕忽”的意思是轻快敏捷的样子。因此本句正确的译文是: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故选B。7.B【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辨析。B.“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有误,《小石潭记》第二段,写的是鱼。“似与游者相乐”的前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主语是鱼,本句承接前文省略主语,意为:(鱼)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故选B。8. 《柳河东集》; 柳宗元; 唐; “永州八记”; 隔篁竹; 闻水声;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详解】本题是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查。这里是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作家柳宗元及其作品《小石潭记》的考查。要求考生在课内对这些文学常识类的基础知识落实到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如“篁、屿、坻”等字的书写。点评:文学常识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家作品、称号、官职、历法、封号、谥号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9.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大约 挑选 配偶【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言文或诗歌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或诗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②句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③句意为: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简:挑选;④句意为:是君子好的配偶。逑:配偶。10. 离开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年轻人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扮演青年男子 停留 住【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句意为: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去: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②句意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小生: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扮演青年男子;③句意为:不可长久停留。居:停留;今义:住。11.①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③(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拂。(2)澈:穿透。(3)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时隐时现。12. 往来翕忽 皆若空游无所依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详解】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翕、寂、寥、幽、邃、翠、蔓、蒙、摇、缀、拂”这几个字的写法。13.【示例】小潭丽影——走近小潭,你会听到潺潺不绝的流水声,会看到和谐惬意的人鱼相娱,会尝到犹如甘醴的清冽潭水。近听如环珮相鸣,清脆悦耳;远闻则似莺歌燕语,宛转悠扬。【详解】本题考查组织语言能力。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是导游词的核心,其内容是把景点的具体内容向游客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一部分大都是以游踪为线索,按景点顺序用分述的方式一一进行解说。14.(1)(示例)名称:听水轩 依据:“闻水声,如鸣珮环”。(2)示例:听水轩——大家一听到这个景点的名称,肯定会有眼前一亮之感吧。时值盛夏,大家一路走来,想必非常辛苦,那我们就一起坐在这竹树环合的轩子里,品味这独具神韵的美景,聆听这来自小石潭幽咽的水声吧!【详解】试题分析:(1)要根据景点的特点来起名称,且要求仿照示例。要结合文章内容来答出起名字的缘由。所以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如景点名称:“观鱼台”。依据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景点名称:“品茗赏石阁”。依据是:“水尤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景点名:“望溪亭”。依据是:“潭西南而望,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景点名:“天然氧吧”。依据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名写一段导游词。实际上就是根据景点的特点来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引导旅游者进行游览观光的讲解词。要写好导游词,最重要的是读懂文章内容。这样才能编写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一定要注意抓住景点的独特之处来写。这样才能吸引游客。语言要生动流畅,富有激情与感染力。15.A 16.B 17.C 18.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句意: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故选A。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向上/在上面;B.都是“看见”的意思;C.大约/可以;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故选B。1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C.“以静写动,表现山中的热闹景象”表述有误,根据“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可知,写山间的各种声音清晰可闻,应是以动写静,反衬山间的安静;故选C。1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字词: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反:通“返”,返回;(2)重点字词: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若:好像。【点睛】参考译文:(甲)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乙)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19.例文:小石潭真美小石潭,那一汪明水,那一抹澄澈,便是我终生也难忘。清晨,便沿着山丘向西走去,去那心中的小潭。此事,我四周都被竹树包围,阳光透过叶子洒在脚边,小鸟愉悦的歌声和着远远的水流声。十分悦耳,就好似大自然谱写的一首自然和谐乐章。我穿过竹林后,忙着整理被树枝弄乱的头发。恍然抬首,看见了离自己五六米远的地方正是自己苦心要找的小水潭。我远远望去,水潭四周依然密布着柱子,但却多了碧色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连结在一起、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的景象。微风掠过,它们发出沙沙的声音荡入我耳中,荡走我心中的俗念,荡走我身上的凡尘!此时,我不禁想到了柳宗元的桃花源,自己眼前的这番景象又比世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逊色多少?我迈着步子,向水潭走近。我惊讶地发现石潭底竟是以整块石头作为低,部分石头翻卷起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岛国。再走近些瞧见了水中的小鱼。那水清澈见底,就好像西方的贝加尔湖那样没有杂质,又好像我们所仰望的天空那样纯白无暇。忽然,那水中的小鱼不动了,我心下疑惑:莫不是它们死了吧?我蹲下去,用手伸向它们。忽然他们用鱼尾拍打出水花向远处游去。那水花溅在我身上、脸上,弄得我好生凉快。我不禁发出了“咯咯”的笑声。经此一波折,我索性靠在林丛边。我四周环顾,发现周围没有村庄人烟。想到这儿,不禁冒出了把家搬到这里的想法。唉,但这终究是不可能的,也只是一个蒙着彩色外衣的泡沫罢了,一触即破。我坐在小石潭的旁边,享受着大自然的调侃,仿佛世界都如此明亮没有黑暗。我沉醉其中,迎接着新的世界来临。【详解】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