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苏州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卷(21)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知识架构二、要点梳理考点1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 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化事业的发展2011版课标: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1.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工程 杂交水稻 青蒿素“两弹一星” 含义 指核弹(原子弹与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人物 邓稼先、钱学森等发展成就 (1)核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爆炸成功(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______核武器的试验(3)人造地球卫星:______年,我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意义 (1)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2)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__,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载人航天工程 (1)1999年11月,____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乘坐__________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2008年9月,_______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杂交水稻 概况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被称为“____________”)成功培育出____________作用 (1)对国内: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2)对国际: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具有重要贡献青蒿素 概况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用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 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前 指导思想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双百”方针代表作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改革开放后 特点 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外文化交流增多成就 涌现出优秀作品,如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等;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考点2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11版课标: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的变化 原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2)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概况 衣 衣着样式、色彩单一―→衣着丰富多彩、服饰彰显个性食 饮食结构单一,温饱问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追求健康饮食住 住房拥挤,室内设施简单―→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居住环境改善行 自行车、公交车、火车等―→地铁、出租车、私家车、高铁、飞机、轮船等用 缝纫机、手电筒、收音机等―→电脑、电视、洗衣机、手机等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 凭票消费,消费能力低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方式交通建设 概况 铁路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公路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1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航运 国内、国际航线众多,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城市交通 城市道路建设、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影响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运输方式通信发展 概况 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网民规模大,________普及率高影响 便捷了信息的传递;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三、备考精练1.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不久前与我国空间站擦身而过,两个相差了半个世纪的人造天体在夜空中“遥遥相望”。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嫦娥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风云一号 D.北斗一号卫星2.他为解决世界饥饿和贫困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金黄沉甸的稻谷让无数人享受到了吃饱的幸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3.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学生的入学行囊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衣服、被褥、饭碗”或“脸盆、暖壶、搪瓷缸”都是常见的开学“三大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学新生们的入学装备也由“钢笔、手表、收音机”到“手机、电脑、MP3”再到“电子书、按摩仪、平衡车”,悄然发生着变化。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经济的快速发展 B.高等教育的普及C.社会保障的提高 D.社会风气的变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是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衣着多样色彩丰富 B.人民饮食结构趋向单一C.旅游自驾越来越多 D.楼房别墅普遍存在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电影《英雄儿女》、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红岩》等深受群众喜爱。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 )A.“三个面向”的提出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双百”方针的提出6.毛泽东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由材料可知,毛泽东主张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 )A.抵制他国的武力威胁 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增强我国的航天实力7.主题探究活动“感受不平凡的变化”中,同学们围绕如下三个主题展开学习。这些“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话题一有感于“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话题二有感于生活用品的变化话题三有感于休闲方式的变化A.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8.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不断变化,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下列图示反映了( )20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20世纪80年代洗衣机、冰箱、影碟机、彩电 20世纪90年代空调、电脑、手机、摩托车A.交通工具的发展 B.社会保障的完善C.通信方式的变迁 D.生活方式的改变9.1994年,歌曲《春天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一经播出,唱响大江南北,红遍中国。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在太空播放了《春天的故事》。2019年,该曲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经久流传,体现了(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过程B.我国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朝纵深发展C.新时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D.流行歌曲的传播取决于社会经济进步10.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支付方式。如图是某项目化学习小组搜集的新中国成立后支付方式的演变趋势,这一演变说明了( ) A.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B.支付方式逐渐趋于单一C.传统支付方式退出生活D.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材料三“喜看稻菽千立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列举出两位为“两弹一星”科技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2)材料三中“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3)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新中国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年夜饭吃得“一清(水清)二白(只仅仅是大白菜)”,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进入八十年代,年夜饭里肉、蛋等渐渐丰富。九十年代,海外食品引进国内,菜肴也变得丰富多彩。进入二十一世纪,西式、农家乐……年夜饭的吃法花样不断翻新,甚至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等着年夜饭送到面前。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在国人家庭中占据重要地位。80年代,永久、飞鸽、凤凰……成为家喻户晓的大牌子,购买自行车成为女孩子嫁人的一大标准……截至2018年,我国每天共享单车的使用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在拥堵的城市交通中迅速成为人们出行的“宠儿”,共享单车在中国发展迅速。——摘编自《回顾中国自行车的发展史》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部编《中国历史》(八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居民在饮食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哪一领域发生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