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水滴的诉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初步了解当前的水资源危机,理解水资源的宝贵。责任意识:能积极纠正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行为,学习合理利用水资源,树立节约用水,珍惜、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健全人格:1.看一看、找一找,感受水无处不在,形成人与水共生共存的情感意识。2.运用绘本故事、实践探究等活动,体验生活用水的来之不易和水资源的稀缺珍贵,形成爱水节水的情感态度和生活习惯。话题一“我很珍贵”教学反思: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还可以怎样让学生学得更高效 为上好这节课,我多次对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思考和改进。怎样用更生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水资源的缺乏 最开始我采用的是数据演示,利用课件出示了-组统计图, 让学生感知: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47%,淡水约占2.53%。 在课堂上,我发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数据很乏味,不能触及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更直观一些呢 后来我采用了现场演示实验。在切苹果的演示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少之又少。怎样让从来没有缺水经历的学生更深刻地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最开始我采用的是数据演示,算一算:如果每人浪费1滴水,全国就浪费约14亿滴水,相当于浪费120吨水。假如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平均用水10吨,这样算,能用多久呢 上课的时候,我发现计算既费时又不高效,于是就改用通过自来水的自述,让学生体会到:即使生活在长江边,我们用的每一滴水也同样来之不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最大的感受是:德育课程要追求生动、有深度、触动心灵。教育活动只有人耳人心,只有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并引起学生积极的反思、体悟,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将看似很空洞的道理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学生会乐于接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法,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精选教学内容,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接到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讲述学生在家里的变化:孩子不光是自己主动地节约用水了,他们还时常提醒家里人用过的水可以再利用。有一个学生的妈妈说:孩子每到下雨时,就拿出家里所有的盆子接雨水,用这些水冲洗卫生间。在家长的感谢声中,我感受到了德育课程带给学生生活的改变和引领,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德育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