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_人教版九年级第二课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_人教版九年级第二课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3张PPT。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尖锐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孙中山: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邻,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多。蚕食鲸吞,已见效于踵接;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邹容:我同胞处今之世,立今之日,内受满洲之压制,外受列国之驱迫,内患外侮,两相刺激,十年灭国,百年灭种,其信然夫。回顾历史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二)、列强加紧对中经济的掠夺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表现:图册P10;课本P11
目的: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评析:一分为二,主观动机是侵略中国,客观效果上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动力自1907年后,列强严格控制中国重要经济产业例如:(三)、社会变革的呼声此起彼伏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过程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影响本质的落后性:预备立宪是个骗局,使得立宪派分化,统治集团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客观上看具有进步性,促进中国近代化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结果: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失败目的: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2、清政府预备立宪缺陷: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面对列强的掠夺,清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1、清政府的新政面对列强的掠夺,中国民众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民族资产阶级代表: 张謇 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提出“收回利权”“振兴实业”。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自修铁路的热潮,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面对列强的掠夺,中国民众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知识分子代表: 邹容 学习和接受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与共和国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此弃医从政,倾家荡产,屡败屡战,鞠躬尽瘁,他是谁?
历史选择了一代伟人--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 1904年,一些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光复会,蔡元培任会长。蔡元培光复会领导人及在日本的部分会员(1904年)光复会誓词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领导人: 孙中山?? ?? ???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同学们认真阅读P13资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分析20世纪初中国局势?政治上:列强完全控制清政
府,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思想文化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控制了中国的铁路、水上运输、钢铁生产等重要产业课堂练习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君主立宪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2.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3.20世纪初,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最大的经济领域是(  )
A.铁路  B.棉纺织业  C.水上运输业  D.钢铁
4.在《革命军》中宣传“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的是(  )
A.孙中山  B.张謇  C.邹容  D.黄兴
5.同盟会誓词中的“驱除鞑虏”中的“鞑虏”指的是(  )
A.清政府  B.日本鬼子  C.蒙古  D.鞑靼课堂练习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7.20世纪初,革命知识分子出版报刊,宣传革命的两大中心是指(  )
A.北京、上海  B.北京、东京  C.上海、东京  D.上海、广州
8.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
A.土地问题  B.政体问题  C.民族问题  D.外交问题
9.《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10.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所指战役是(  )
A.黄花岗起义  B.惠州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钦州起义课堂练习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2: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的内容,介绍孙中山对实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路。
(2)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他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3)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权革命”的内容是什么?主张这些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用哪十六个字概括的?(1)先推动民生革命成功,带动政治、社会革命一举成功。
(2)推翻满族政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汉族。
(3)民权革命的内容是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目的在于“为中国谋幸福”。
(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