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_人教版九年级第二课第二框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_人教版九年级第二课第二框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9张PPT。武昌起义与
中华民国的创建还记得“川汉铁路股票”是怎么产生的吗?
为什么各地民众要掀起保路运动?
产生了什么影响?湖北有哪些革命团体?
他们在同盟会促进下要干什么? 1、武昌起义经过:1911年10月10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金兆龙、熊秉坤首先起义,新军兵营纷纷响应 ,随后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经过一夜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城,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影响:各省纷纷响应,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军政府成立湖北军政府旧址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它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革命党人以武汉为中心所发动一次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形势图(至1911年底)○ 结合地图,归 纳一下武昌起义 发生的有利条件。  从地理位置看:武昌与汉口、汉阳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江交汇于此,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是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一旦革命成功,可利用其地理的中枢地位,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影响全国。  从经济发展看:根据《天津条约》,1862年汉口开埠通商, 逐渐成为内地出口贸易的最大口岸。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之后, 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 钢铁企业,规模在亚洲首屈一指。经济的发展,不仅能为革命 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从革命基础看: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长期在新军中做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湖北新军参加革命团体的人员占其总数的1/3,革命力量比较集中,比较强大。这一有利形势是当时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而列强的掠夺和清政府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除了上述有利条件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武昌起义?
○ 根据课文图1-30,看看有多少省或地区宣布独立?
○ 这些宣布独立的省或地区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各省响应立宪派和旧官僚联合夺权,如湖北清朝官员摇身一变成为革命的都督,如江苏立宪派和旧官僚直接从革命派手中夺取政权,如湖南2、全国响应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成立(1)概况①时间:1912年1月1日
(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②领导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③国旗:五色旗④首都:南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根据誓词,说一说当时中国的政局是怎样的。
○ 孙中山认为成立中华民国的目的是什么?
○ 根据誓词,推测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下,孙中山会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性质:①内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南北双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和谈的?
○ 在和谈中,出现了哪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为什么他会在这一时期受到重用? 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与清政府议和代表唐绍仪○ 议和中,南方革命政权作出了哪些进步?
○ 说一说议和的结果。清帝退位诏书4、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背景:(2)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1)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2、结果:1912年2月,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统治开始。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5、性质 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
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
家。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
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
族进步探索了道路。6、影响清帝退位诏书 也有人说剪辫子只是表面现象。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四分五裂,军阀混战,因此是失败的。 有人说辛亥革命后,人们纷纷剪去辫子,说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革命成功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你怎样认为?清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中国人民依然生活苦难之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先进分子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A武昌起义B《临时约法》颁布C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D辛亥革命形势发展E清帝退位诏书排一排BEACFDF临时大总统孙中山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五色旗
  由临时参政院通过,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清宣统帝退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迎袁专使到达北京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