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标导航·明方向】
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2.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构建体系·拓认知】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自主学习·探新知】
1.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决定因素:
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 国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
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①地位:按劳分配是 的分配原则。
②原因:
. 是实行接劳分配的前提;
. ,是实行接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 ,是实行接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
分调动 ,激励劳动者
,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 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 ,
体现了劳动者 的社会地位。
(3)按要素分配
① 内容:让 等生产
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② 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
, 促进经济发展。
(4)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途径:个人获取收人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 和 。
①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 等
②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 、
房屋 等
③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④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 入转移,包括 、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
救灾款等。
(5)要弘扬劳动精神
①原因: 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②要求:
. 要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 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 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 劳动、 劳动、 劳动致富。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收入分配是 ,是
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措施:
①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 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__
的收入分配制度
②要坚持 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③初次分配:A.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 ,增加劳动者特
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 中的比重 ;
B.要健全各类 的机制。
再分配:要健全以 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强化税收调节。
第三次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 。
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规范 , 中等收入群
体,增加低收人者收人, 过高收人, 非法收入。
⑤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原因:贫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消除贫困 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 的必然要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措施: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
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知识辨析·强思维】
1.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2.叔叔经营农家乐,其收入主要属于财产性收入。
3.市民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经营性收入。
4.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5.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6.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7. 初次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再分配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8.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坚持消除贫困。
9.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0、完善个人分配,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这体现了再分配的重要性。
【课堂检测·固双基】
1.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在次
分配中促进社会公平的是
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B.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分红激励办法
C.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D.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2.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献等惹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富
进行的分配。截至 2022 年 2 月 2 日,武汉市慈善总会共接收捐赠款 30 多亿元,有效缓解了当地
人财、物紧张的局面。 由此可见,第三次分配
①是对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体系
②是政府意志的体现,由充满活力的社会之手所推动
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体现社会成员更高精神追求
④是独立于政府,体现全体成员意志的分配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 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为他们脱颖而出
创造条件。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完善效率优先、促进公平的收入再分配体系
②提高一线科研人员劳动报酬
③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
④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2022 年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 5%,这是国家自 2005 年以来连续第 16 年调整企业退
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有 1.2 亿多退休人员受益。材料表明我国
①完善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公平 ②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③通过初次分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 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一年来,重庆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 ”中的 突出问题,从民生小处着手,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确保“两不愁三保障 ”落细落地。下列属于初次
分配过程中有助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问题的有
①提高财政给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标准 ②提高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③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④提高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在初次
分配中促进社会公平的是
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②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分红激励办法
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④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近些年来,我国以政府为主的再分配政策发挥主要调节作用,但是对于初次分配收入差距过大 现状而言,亟需以企业和个人为参与主体的第三次分配发挥调节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可见,促进第三次分配
①能够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 ②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③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完善 ④可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提高经济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广东某市发布科技创新条例,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保障财政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首次确立公司“ 同股不同权 ”制度,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这有利于
①调动科技人员研发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②持装加大财政移皮付力度,保障科研资金投入
③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增加科技人员收入
④优化股权结构,强化科技人员在公司运营中的主异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解决收人分配问题的“两个轮子 ”,二者缺一不可。般来说,在初次分拉开的收入差距,需要通过再分配予以“调节 ”。下列属于初次分配调节机制的有
①通过转移支付实施精准扶贫
②提高企事业人员养老金水平
③江苏省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④苏州市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 8 年持续奋斗,我们 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脱贫攻坚的胜利主要得益于
①全体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②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彻底消除贫困
③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为脱贫提供法制保障
④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缩小收入差距事关百姓福社。
2022年 3 月4 日,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对外表示,2012-2022年,青海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羞距收窄进程快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青海省政府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増长机制和 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协同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 就业质量,推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就业,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创 新就业服务,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同时,青海省力求织密社会保障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险制度,让居民看得起病,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较快。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的知识,说明青海省是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产性收入是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 所获得的收入。有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解决这 一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为此有专家建议,要通过各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加强对农民土地承包权、 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财产收益分配权的确权和保护 ;要多渠道增加农 民收入,让农民在土地收益以后再增加一些财产性收入; 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本公共
服务,切实缩小城乡差距。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
配公平。
4.1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BCDBC 6-10 BBCDC
11.①青海省政府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协同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②持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推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稳定了就业,増加了低收入者的收入,进一步消除贫困。③织密社会保障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通过再分配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1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收入,为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供制度保障。
②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农民收入同步增长。
③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积极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