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第1框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P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234国家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问题探究5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一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欣赏视频:百年恰是风华正茂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南昌起义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领导解放战争问:上述视频中有哪些事件让你记忆尤深?1949年1956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新时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921年2012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思考:以上事件说明了什么?结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宪法序言》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思考:宪法序言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论: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课堂笔记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③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P3宪法第一章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请阅读宪法第一章第一条提取关键信息。国家性质: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目标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性质宗旨目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课堂笔记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宪法规定: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3)最大优势: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②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③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P4课堂笔记3: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党自身的角度)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P5领导立法: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绿色发展的远景目标,长江保护法诞生。保证执法:监察体制改革、打虎拍蝇、海外追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无不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决心。支持司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带头守法:通过宪法宣誓对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更能激励宣誓人压实责任、明确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前行。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坚实足迹印在祖国大地,深切关怀留在百姓心间。习近平总书记为何总是将人民的所忧、所盼挂在心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第二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5(1)含义:在现阶段,我国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人民公民(1)含义: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2)性质:人民是政治概念。(2)性质:公民是法律概念。(3)范围不同:公民的范围更大,公民=人民+本国国籍的敌人总结:(通俗版区分方式)①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是中国公民(不管是在押犯人还是未成年人)。②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爱国的都是人民。公 民人民人民≠公民①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课堂笔记4: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P5~P7归根结底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第三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什么是最大的人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是最大的人权工程、最好的人权实践。人民幸福生活。P8课堂笔记5:国家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P8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P9课堂笔记6:我国人权的广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8①主体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②内容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①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②执法方面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立法课堂笔记7: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P9~10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⑤宣传教育: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拓展空间P11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中国的脱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因、做法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如何保障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本课小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如何保障1.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2021年2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难巨任务。我国全面脱贫( )①标志着我国人权事业已经达到了顶峰②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人口发展权的实现③消除了我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差距④说明了我国人权保障迈上了新的台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C 。①③说法错误:我国人权事业已经达到了顶峰,说法过于绝对,我国人权还有进步空间;消除了我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差距不对,消除差距是不现实的。故选C。3课堂练习3课堂练习2. 山西省太原市有一支女子城管执法大队,她们带着感情管理城市,以文明端庄的举止、热情周到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展现城管执法队伍的新形象。这说明( )A.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B.女城管执法人员执法比男城管执法人员执法更有效果C.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D.每一名城管执法人员都能做到文明执法【解析】A。本题考查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认识。女子城管大队的做法是文明执法、尊重他人人权的体现。A正确,BD两项说法与实际不相符。C项体现了在立法过程中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