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 时 2课时 班 级课 型 新授课 时 间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客观认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 义国家以及世界的影响,辩证的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史料和图片的分析,把工业革命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理解,更有利于带领学生感悟历史的魅力。 3.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果,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成就,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的区别教 法 1、讲授法。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解析能力。学 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评价 小组评价、 综合评价教 具 白板、教学PPT教 学 过 程 及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第一部分:工业革命的背景 展示图片,再通过设计情景,探究历史。这一环节老师将通过史料和问题来一一引导,让学生答出工业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斯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材料三: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根据材料回答工业革命爆发的技术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17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科技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总结;首先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并不是单纯的因素造成的,它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市场,劳动力,原料,技术,资金等全面考虑,全面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的过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问世(哈格里夫斯) 2.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 学生回答;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导致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工厂制度诞生的原因? 学生回答: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年 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3.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过渡:这次工业革命自英国开始后,不久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9世纪上半期,继英国之后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世界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工业革命是如何深入发展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图片展示 教师总结: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使人类社会发展获得巨大的飞跃,工业革命是人类从农业社会演进到工业社会的转折点。它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 第三部分-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材料二 垄断并不排斥竞争,……因此,发展科技,广罗人才,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从而使科技与生产更直接地结合起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为了解各地和世界的情况,企业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和市场需求配合得更密切,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上述材料均引自刘宗绪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工业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四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和妇女从事文秘工作图 教师设问:根据教材P60页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学生:(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电话; (4)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的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等); (5)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精讲突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了生产的集中,出现了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垄断组织。 2.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3.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的大批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5.城市居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6.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7.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学生回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学生回答:(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补充知识点圈地运动:英国一些贵族地主在自己土地上围上篱笆,赶走农民,圈地养羊,形成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成为无产者,被迫离开土地受雇于农场主和工场主,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自由劳动者。 教师:蒸汽机有哪些优越性呢? 师生互动:有三个方面: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小了;二、动力强大;三、便于机器的使用和推广。 教师:根据教材回答蒸汽动力是如何推广的? 学生: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人“蒸汽时代” 1807年美国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特号1814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中叶(1840),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工业革命完成。 教师总结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那么两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教师总结;我们在理解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的影响也正是中国社会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积极汲取西方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完善中国的工业化作业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厂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你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后反思(教学收获、特色创新、存在不足、改进措施)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