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案(表格式 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案(表格式 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 新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能阐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含义,阐明唯物主义的分类与唯心主义的分类。 3.会辨别和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明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对立和斗争的唯一“对子”。
重点 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阐明唯物主义的分类与唯心主义的分类。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8-11,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完成知识的初步学习。 知识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表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知识点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知识点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社会根源。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社会根源:唯心主义的产生和长期存在并非偶然。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片段片面的、夸大地发展,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任务二:预习小测。 判一判:(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X )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 (3)对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绝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 √ )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致的。( X ) [解析]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该观点错误。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教材文本,探究相关问题。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慧能 《六祖坛经》 说一说:两僧人观点的对立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哪一方面内容? 参考答案: ①围绕“风吹幡动”(人、客观存在的世界、物质)与“仁者心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谁是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而展开。②材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材料二: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儿真快乐呀!”惠施说:“你又不是鱼儿,你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1)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参考提示: 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在生活中,是从人的思维和愿望出发,还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关系到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否成功;是否承认人有能力改变世界,影响到人们能否积极地改造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效果。 【核心知识小结】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见同步PPT) 2.深刻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见同步PPT)
探究目标二:阐述哲学的基本派别。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教材文本,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中国古代有“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化学领域,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物理学领域,机械力学占了统治地位…… 材料二 王守仁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他同朋友观花,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三 初心是本心、本源,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初心是本色、底色,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基石。初心是信仰、理想,具体体现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初心是信念、信心,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材料一中,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这种观点有什么局限性? 参考提示: ①这些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鲜明的朴素和直观色彩。③伽森狄和霍尔巴赫的思想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不足主要是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2)材料二中,王阳明的“心学”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思想?材料三中当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与之有何不同? 参考提示: ①王阳明的“心学”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②当代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它强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核心知识小结】 1.全面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见同步教学PPT)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见同步教学PPT) 3.哲学史上的“对子”。(见同步教学PPT)
2第二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 新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能阐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含义,阐明唯物主义的分类与唯心主义的分类。 3.会辨别和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明确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对立和斗争的唯一“对子”。
重点 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阐明唯物主义的分类与唯心主义的分类。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8-11,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完成知识的初步学习。 知识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 的关系问题。 2.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 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表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知识点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 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 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知识点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 的问题展开的。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 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 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 ,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 ,如水、气、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 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 (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社会根源。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把 (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社会根源:唯心主义的产生和长期存在并非偶然。如果把认识的某一片段 、夸大地发展,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任务二:预习小测。 判一判:(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理由: (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理由: 对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绝不会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 ) 理由: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致的。( ) 理由: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教材文本,探究相关问题。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慧能 《六祖坛经》 说一说:两僧人观点的对立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哪一方面内容? 材料二: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儿真快乐呀!”惠施说:“你又不是鱼儿,你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1)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探究目标二:阐述哲学的基本派别。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教材文本,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中国古代有“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化学领域,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物理学领域,机械力学占了统治地位…… 材料二 王守仁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他同朋友观花,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三 初心是本心、本源,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初心是本色、底色,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基石。初心是信仰、理想,具体体现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初心是信念、信心,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材料一中,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这种观点有什么局限性? (2)材料二中,王阳明的“心学”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思想?材料三中当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与之有何不同?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