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运动的规律性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运动的规律性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五课时 运动的规律性 新授课
【学习目标】 (注: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目标 能阐述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阐述运动的规律性及其特征。 能阐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明确意识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能阐述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重 点 阐述阐述运动的规律性及其特征;阐述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阐述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21-26,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探寻到问题的答案。 知识点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知识点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2.有效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 (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知识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任务二:预习小测。 判一判:1.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 ) 理由:既要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相对性。 2.规律是客观的,因而是永恒不变的。( × ) 理由: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它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 ) 理由: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但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4.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 理由: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想一想: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无不改”“无不积”“无不变迁”等都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6.如何理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参考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人们不仅可以凭借自己高超的感觉器官来认识事物,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②整个世界确实有许多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扩展、深化和推移,人们将认识许多过去没有认识的事物。从人类认识发展的趋势来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点一:阐述运动的规律性及其特征。 任务一:阅读下列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课堂讨论: (1)世界上是否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如有,请举例,若无,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运动的载体是什么? 参考答案: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能把世界的运动归结为唯心主义的运动。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分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所以,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任务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蝗虫总是成群飞行,但在高速飞行时却不会发生碰撞,这是因为它们的大脑处理电子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很独特。受此启发,英 国林肯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一项能够有效防止车辆碰撞的革命性技术。据介绍,这种传感器已经被安装在机器人身上进行测试,机器人利用该设备可以确定道路方向以及与外部物体进行交互。 (1)从哲学上看,“蝗虫总是成群飞行”是现象还是规律?为什么?试着举出生活中的包含规律的例子。 参考答案:属于现象。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举例:略。 (2)英国林肯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能够有效防止车辆碰撞的革命性技术,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消灭规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英国林肯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发出能够有效防止车辆碰撞的革命性技术,这是人们利用规律的结果,并没有消灭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启示: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或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核心知识小结】 物质运动的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见同步教学PPT)
探究点二:阐述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人类在疫情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行为人类意识的作用医生发现了不同一般情况的肺炎发现问题,意识的能动性。对发热、咳嗽的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测有目的的进行检查专家探究新冠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中间宿主和最终宿主有目的有步骤积极主动的研究问题;背后问题,探究事物的本质全球各地医疗和科研机构经过大量的医学分析,成功研发出各类疫苗,有效地对新冠疫情进行了进一步的管控。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人们为何能够研发并推广新冠疫苗? 参考答案: (1)人能够主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根据新冠疫情的发展状况,不断进行意识分析,逐渐把握了病毒发生作用侵害人体的本质和规律,为疫苗研发做好了理论的准备和前提。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人们不仅能够客观的反映外部世界,还可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人们根据掌握的病毒的发生作用的原理,经过研发疫苗的科学实践,成功的把疫苗研制出来,并且推广实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材料2: (2)都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为何结果却大相径庭?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指导实践会促进事物发展;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指导实践会对事物发展有阻碍作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利用正确的意识作用于实践。 【核心知识小结】 1.意识活动的特点。(见同步教学PPT) 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见同步教学PPT)
探究目标三:阐述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彼时,我们国家无论在经济基础、技术力量还是人才储备、建设经验上都是一片空白。许多人质疑:我国能否建成导航系统?有没有必要自建导航系统?一批北斗先行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业已熟悉的专业,投入这项为国铸剑的崭新事业。他们就像当年的革命战士,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迎着困难上,摸着石头过河……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北斗系统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先后建成了北斗1号,北斗2号,北斗3号系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北斗系统建设的三步走是结合我国在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的发展路线。 (1)结合材料,为什么北斗系统建设需要“三步走”,而不是一步到位?“三步走”的建设计划是基于什么制定的?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北斗卫星刚立项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基础、技术力量还是人才储备、建设经验上都是一片空白的阶段,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发展路线。北斗系统建设的三步走是结合我国在不同阶段技术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的发展路线。 启示: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当初在面对我国很多领域都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开辟这项事业,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核心知识小结】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见同步教学PPT)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