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新授课【学习目标】 (注:课时建议2课时)学习目标 能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方法论要求。 能阐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能阐述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系统优化的方法。重 点 阐述联系的基本特征;阐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自主读学】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教材P27-31,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探寻到问题的答案。 知识点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1.联系是普遍的。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普遍性的表现: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是客观的。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1)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求: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知识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互相区别的。 第一,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3)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意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任务二:预习小测。 判一判: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 理由: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联系是无条件的,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 ) 理由: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而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 ) 理由:联系是普遍的和有条件的,我们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 理由: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想一想:5.事物存在和发展需要各种条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应如何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参考答案: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 参考答案:整体的功能不是各个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在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状态下,整体的功能会加强;如果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结构不合理、不协调,则整体的功能会降低。【课中探究】学习任务探究点一: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整个世界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企业无法正常复工生产;老百姓要宅在家里,一些农产品不能及时卖出去;学生无法正常回校上课等;但这次疫情也使人们增强了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材料二: 课堂讨论: (1)疫情出现,那么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与新冠病毒有关系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是都有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但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联系。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冠状病毒的传染特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否意味着人类对它的肆意传播毫无办法? 参考答案: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新冠病毒的传染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改变事物发生的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例如:隔离措施、场地消杀等隔绝病毒与人们的接触,从而抑制病毒传播。 (3)有人说:新冠病毒影响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健康,还关乎到整个整个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新洗牌。请你根据材料和自己的推想,指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及其包含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启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正确认识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核心知识小结】 1.全面把握联系的含义。(见同步教学PPT) 2.联系的三大特征。(见同步教学PPT)探究点二:阐明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 漫画(1) 漫画(2) 思考:(1)漫画(1)的货物拉的走吗?请从漫画中说明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参考答案:个人与团队是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的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谈谈你从漫画(1)(2)中获得的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1)整体一定大于部分,整体的功能不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材料二: 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就读“薄”了。 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八面受敌”法。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 (3)上述两种读书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即“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也就是说,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要善于把握内在逻辑,提纲挈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那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究其深奥的观点,也就是抓住它的精髓。“提要钩玄”强调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认识事物。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提出纲要、钩出精义,书也就读“薄”了。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是说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反复研读。如此步步深人,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 这种读书方法强调,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优化组合,选择最优方案,要通过对部分、要素的理解,不断深人,从而形成对于全体的认识,重视部分的作用推动全局。 【核心知识小结】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见同步教学PPT) 2.系统优化法。(见同步教学PPT)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