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八课时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新授课
【学习目标】 (注:建议实际授课3课时)
学习目标 能阐述矛盾的含义,阐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能阐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能阐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学会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能阐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重 点 阐述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阐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阐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第一部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36-37,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探寻到问题的答案。 1.矛盾的含义。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2)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3)你能例举出生活中的矛盾关系吗?试举出三例。说说哲学上的矛盾与我们生活中的具体矛盾例如同学之间矛盾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例如:善恶、阴阳、难易、强弱、黑白、正义与邪恶……哲学上的矛盾是事物的对立统一属性。生活中的具体矛盾通常指人与人的对立,是具体物质形态的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二者的辩证关系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意义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任务二:预习小测。 判一判:1.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 理由: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 理由: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想一想:3.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王安石错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王安石错在只看到对立没看到统一。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理解矛盾的概念。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材料2: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孙武说:“投之亡地然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 思考: (1)结合材料1中猫和老鼠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现象,来解释哲学上的矛盾概念。 提示 猫和老鼠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二者处于长期斗争的状态,因此,二者是对立的;另一方面,猫和老鼠相互依存,离开一方,猫和老鼠这对矛盾关系就不复存在,因此二者的关系又是统一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上称为矛盾。 (2)白与黑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生与死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 白与黑之所以相互依存,是因为它们都以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生与死之所以可以互相转化,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当战争指挥得当可以取得反败为胜的效果,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核心知识小结】 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见同步教学PPT)
探究目标二:阐述矛盾对立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任务二:阅读资料,思考问题。 材料1: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材料2:在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密切的人,往往是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材料3:毛泽东说:“手就包含着矛盾,大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个朝一个方向,这样手才握得紧,才能劳动。” 课堂讨论:(1)结合材料一二,阐明矛盾对立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想要奏出和谐的音乐,就必须用不同的音符进行配合,说明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有差别的同一。美食和美术艺术是同样的哲学道理。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与自己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应地产生矛盾的机会也会比其他人要多,只有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斗争”的倾向。这说明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这也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核心知识小结】 矛盾对立性与同一性的关系。(见同步教学PPT)
第二部分:矛盾问题的精髓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38-40,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方法论要求: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方法论要求: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地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2)你能举出生活中体现矛盾普遍性或特殊性的成语、俗语或者典故吗? 例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无完人;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等等。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指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重要性。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任务二:预习小测。 判一判:1.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 理由: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 理由: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想一想:3.有一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进城,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他的论证——白马非马,最后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了。 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分析“马”与“白马”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马”要通过“白马”“红马”等特殊事物体现出来。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白马”具备“马”的共同特征。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相对于“白马”,“马”是共性;但相对于生物界,“马”是个性。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2020年6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强调新时代中非关系积蓄起强劲动能,迎来广阔前景。中非双方虽然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二者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穷、关注民生等共同主题,中非全面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友谊之树更加根深叶茂,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中非人民,将为人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1) 简要说明中非之间的“同”与“不同”。 参考答案:中非之间的“同”指中非之间有共性,即都是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都面临发展问题(矛盾的普遍性);中非之间的“不同”指中国、非洲都有自己的个性,双方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矛盾的特殊性)。 材料2: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陀解释说:“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2)请分析“对症下药”体现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 参考答案:哲学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虽然倪寻和李延的病症相同,但是每个人的发病的原因却各有特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华佗针对两个病情相同病因却不同的患者采取对症下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认识和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抓到了解决矛盾的关键。 【核心知识小结】 1.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见同步教学PPT) 2.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见同步教学PPT)
探究目标二:阐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任务:阅读资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国王不信,派卫士和宫女到御花园中去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莱布尼茨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国王又派卫士和宫女去找,结果找来的树叶总是具有共同性。 探究问题(1):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意味着,矛盾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当中,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说明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事物再怎么特殊,总有同类事物的共性。 材料2: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所共有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来说,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乃是阶级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来说,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探究问题: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什么范围是普遍性矛盾,在什么范围是特殊性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范围内是共性,是普遍性,但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则是个性、特殊性。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3)请你列举实际生活中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 参考答案:中国抗疫情的成功经验是普遍性,借鉴到世界其他国家,根据具体的国情不同就变成了当地特殊的防疫政策,就成了特殊性……(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知识小结】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见同步教学PPT)
第三部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40-42,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探寻到问题的答案。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 a.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b.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二者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1)含义。 a.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2)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任务二:预习小测。 判一判:1.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 ) 理由:解决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更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 ) 理由: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 理由: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想一想:4.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时,有时强调全面,有时又强调抓住重点,这不矛盾吗? 参考答案:不矛盾。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看到两点,即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同时又要抓住重点,着重抓住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这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阐述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思考:(1)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辽沈战役中,毛泽东全面分析敌我双方存在的矛盾,作出了先攻占锦州的决策,一举夺得辽沈战役的重大胜利。这是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典范。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先攻占锦的战略决策体现了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的方法。 (2)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 参考答案: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会面对许多事情和问题,这些事情和问题有时会使我们手忙脚乱,无从下手。我们要善于分析诸多事务中哪些是主要的,利用把握主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二: 蔷薇花总是有刺; 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 他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 -------- 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 要是伤了风,也会堕入凡尘。 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木桶的味道, 太阳里也有黑点可以看到。 思考:(1)以上诗句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认识方法。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学会两点论和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事物主要的性质。实践中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核心知识小结】 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见同步教学PPT)
探究目标二:阐述两点论与重点论。 任务一:结合教材,说一说两点论与重点论分别指代什么具体的内容。 参考答案: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任务二: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分析下列材料,学以致用。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发时他强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抓住重点科学有序。作为全国主战场,湖北省和武汉市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坚决把疫情扩散势头遏制住;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在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基础上,还要把握好节奏,做到科学有序。要打通人流、物流堵点,优先保障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春耕关键时节要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复工复产事关经济社会稳定,两条战线均不容有失。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回答如何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坚持重点论,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疫情防控关键在严、在控,要集中力量采取措施把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疫情控制住。复工复产关键要把握好节奏,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科学有序打通人流、物流堵点,保障保供,确保生产不误农时。②坚持两点论,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复工复产事关经济社会稳定,两条战线均不容有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疫情防控千头万绪,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既要讲两点,又要讲重点,统筹兼顾,分区施策,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核心知识小结】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见同步教学PPT)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