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时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新授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能阐述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能阐明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能阐述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重 点 阐明文化的内涵及特点;阐述文化的功能。【自主读学】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教材P89-91,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初步学习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一:什么是文化。 1.含义。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本单元使用的是狭义的文化。 2.文化的产生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4)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不是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派生物,文化有时候会领先或同步于社会经济发展,有时会滞后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与文明。 区别a.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b.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4.文化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知识点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引领风尚: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服务社会: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4)推动发展: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促进民族复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3.文化具有促进国家发展的功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任务二:结合知识预习,完成预习小测。 判一判:1.文化源于创作者的灵感,是由文人创造的。(X) 理由: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是人,而非文人。 判一判: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X) 理由: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具有双重性,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判一判:3.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理由: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始终完全同步。 判一判:4.只要是文化就是积极向上的,文明包含所有的文化,是文化的总和。(X) 理由: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想一想:1.天山、三江源、滇池等自然景观能不能称为文化? 参考答案:不能。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此,天山、三江源、滇池等自然景观不能称为文化。 2.“故宫”等建筑群是文化吗? 参考答案:不是。“故宫”等建筑群属于文化载体,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课中探究】学习任务探究目标一:阐述文化的内涵。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020年以来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022年的俄乌战争又让全球粮食安全蒙上阴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应强烈。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思考:(1)餐饮浪费现象是文化现象还是文明现象?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是文化现象。文化是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材料中的餐饮浪费行为是人们铺张浪费等思想观念下的行为现象,反映了我们社会中部分人的价值观等出现偏差,是社会中的腐朽落后文化的表现。 (2)文化通过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物质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餐饮浪费是人们的一种物质行为表现,它作为载体反映了我们社会中部分人存在文化水平差,道德修养低的文化状况。 (3)是不文明现象。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是积极向上的。材料中的餐饮浪费肯定是不文明的人们行为表现,是消极的,不提倡的。 (2)从文化的角度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我们仍然存在各种浪费现象?我们为什么要刹住浪费之风? 参考答案: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但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是落后腐朽文化的外在表现,不加以改正必然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3)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我们及时遏制各种浪费行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向引领人们杜绝浪费,养成健康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核心知识小结】 1.文化的涵义。(见同步PPT)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见同步PPT) 3.文明与文化的关系。(见同步PPT)探究点二:阐述文化的功能。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疫情期间,广大文艺爱好者创作话剧、戏歌、诗歌、小戏小品、戏曲微电影等多种类型的作品,记录、讴歌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平凡英雄的事迹,起到了强信心、鼓士气、暖人心的作用。抗疫主题MV《坚信爱会赢》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线。皮影戏《孙悟空大战病毒妖》,把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传统形象与白衣战士抗击疫情、消灭病毒巧妙结合,受到观众喜爱。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抗疫“以文化人”凝聚起中华儿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我国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成为医疗救治的鲜明特点。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消除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恢复正常生理状态,促使人体回归健康态。目前,中医药在全国各地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价值被极大地肯定,也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思考:(1)文化抗疫对我们抗击疫情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以文化人”,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召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塑造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抗疫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以文化人”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磅礴力量,助力抗疫胜利。 (2)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发展中医药文化,能够提高我国医疗行业的诊疗水平,为保护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贡献;发展中医药文化,能强化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发展中医药文化,能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核心知识小结】 文化的功能(意义、作用)(见同步PPT)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