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新授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能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能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能阐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能阐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 点 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阐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自主读学】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教材P92-96,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初步学习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知识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认识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2.请简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参考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3.当代价值。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任务二:结合知识预习,完成预习小测。 判一判:1.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的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X) 理由: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判一判: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是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X) 理由: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并不是说各民族文化简单相加就形成了中华文化。 判一判: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理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而不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想一想: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因此,应该全盘否定。你是否同意上述看法?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同意。不能笼统地说传统文化是包袱,也不能笼统地说传统文化是财富。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课中探究】学习任务探究目标一: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城、珠江流城、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创立了多样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 思考: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参考答案: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的。(2)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任务二: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阐述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你能从下面名言名句中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吗? 参考答案: (2)观看图片,想一想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什么?三星堆文明为什么能引起世界轰动? 参考答案:说明了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其他已经失落的文明不同,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延续力。这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引起轰动的原因:(1)三星堆文物自身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规模庞大、内容丰富,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鲜活的标本。 (2)他们体会到了中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核心知识小结】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见同步PPT) 2.文化、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见同步PPT)探究点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中国红,是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是铸就辉煌的百年奋斗。可是有人说,现在谁还用红色。这么土!中国人用的红色一点都不时尚,地中海蓝,提夫尼蓝,玛莎拉蒂红,哪个不比它高级! 思考:(1)你觉得红色土不土?我们还需不需要传承它?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管觉得土还是不土,我们都需要传承它。 因为:中国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是落后的腐朽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象征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代表着许多文化的印记和意义。我们需要传承中国红,不断地创新与创造,让中国红绽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 参考答案:原因: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正确的态度、做法:(1)态度: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做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积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材料2:有观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价值。经济上,见利思义,民生为本,损有余而补不足;政治上,为政以德,民为邦本,任人唯贤,天下为公;文化上,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因俗而治;生态上,天人一体,回归自然,崇尚自然;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智并重;外交上,协和万邦,讲信修睦,礼尚往来;等等。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主张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哪些当代价值。 参考答案:结合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等多思考提示如下。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滋养了中华民族丰富、独特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核心知识小结】 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见同步PPT) 2.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见同步PPT)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