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表格式 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表格式 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六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新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简述文化发展中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思想。 2、能阐述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阐明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重点 阐述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阐明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105-107,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探寻到问题的答案。 知识点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观点。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2)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点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原因。 (1)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3)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要求。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任务二:完成预习小测。 判一判:1.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可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 理由: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理由: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外国先进的经验、模式就要照搬过来为我所用,在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本民族文化。(×) 理由: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想一想:4.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我们该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 [答案]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阐述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胡适说:“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你认为上述两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近代以来,对待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界曾有过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文化复古主义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全盘西化论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材料2: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毛泽东说:“对于外来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来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 请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习主席和毛主席话的理解。 提示:面对外来文化,我们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当今世界是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习主席的话要求我们在坚持各民族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借鉴,发展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2)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发展。毛主席的话要求我们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和谐共生,面对外来文化要积极面向世界,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核心知识小结】 理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见同步PPT)
探究目标二:阐明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借鉴了佛、道二教的思辨化暂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回归儒家原典,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阐发“形上之道”的经典依据,为儒家建立了一个包含宇宙社会人生、贯通形上形下的庞大哲学体系。这使得理学具有思辨化、重义理的鲜明特性,大大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排化程度。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思考:(1)为什么宋明理学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 参考答案: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并为我所用,借鉴佛、道教的思辨化哲学理论成果,同时,它并没有抛弃自己的理论传统,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闸发“形上之道”的经典依据,从而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巅峰。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王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 参考答案:王明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教条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他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血的代价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脱离中国实际谈理论,再好的理论也没用。痛定思痛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领域开始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这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 材料2:《论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到卫国一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弟子问:人口这么多,下一步该怎么发展?孔子曰:“富之”。就是说,让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该怎么办?孔子曰:“教之”。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甚至在许多外国人看来也“富”起来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就该像孔子所说的“教之”,加强教育。但问题在于教什么?怎么教?是沿着西方文化的“引导”来教,还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考:针对材料中的“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请问你的选择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选择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由: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文化彼此交流和交融,我们面对的文化环境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交织和激荡的复杂环境。 面对外来文化,我们需要加以鉴别,鉴别其中的优秀成分和糟粕成分,要坚持“去取精华,弃其糟粕”,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成分。在当代,物质条件不断富足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坚持本民族文化主体立场,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不断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当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核心知识小结】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与立足国情、交流互鉴。(见同步PPT)
2第六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新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简述文化发展中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思想。 2、能阐述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阐明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重点 阐述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阐明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105-107,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探寻到问题的答案。 知识点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观点。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 、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 。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 的心态。 (2)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 、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 和 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点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原因。 (1)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2)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 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3)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要求。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 ,为我所用,坚守 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任务二:完成预习小测。 判一判:1.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可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 ) 理由: 2.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理由: 3.外国先进的经验、模式就要照搬过来为我所用,在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本民族文化。( ) 理由: 想一想:4.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我们该如何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阐述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胡适说:“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你认为上述两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2: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毛泽东说:“对于外来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来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 请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习主席和毛主席话的理解。
探究目标二:阐明文化交流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借鉴了佛、道二教的思辨化暂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回归儒家原典,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阐发“形上之道”的经典依据,为儒家建立了一个包含宇宙社会人生、贯通形上形下的庞大哲学体系。这使得理学具有思辨化、重义理的鲜明特性,大大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排化程度。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思考:(1)为什么宋明理学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王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 材料2:《论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到卫国一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弟子问:人口这么多,下一步该怎么发展?孔子曰:“富之”。就是说,让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该怎么办?孔子曰:“教之”。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甚至在许多外国人看来也“富”起来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就该像孔子所说的“教之”,加强教育。但问题在于教什么?怎么教?是沿着西方文化的“引导”来教,还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考:针对材料中的“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请问你的选择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