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七课时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简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能阐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3、能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重 点 阐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109-111,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初步学习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文化复兴的探索。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请你列举你所知道的文化主张,查阅资料,以备上课进行交流。 文化主张主要有: 自由主义 、 保守主义 、 无政府主义 、 三民主义 …… (2)社会主义方向的确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3)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地位、作用。 a.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b.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3)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c.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知识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判断标准。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参考答案: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④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③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④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任务二:结合知识预习,完成预习小测。 判一判: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X) 理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判一判: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 ) 理由: 。 判一判:3.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理由: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判一判:4.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主要是看它能否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能否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理由: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阐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思考:面对国家民族发展的衰微,先驱有过怎样的努力?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20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其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他们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获得成功。 自由主义只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长处,主张全心全意学习西方,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保守主义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无政府主义把自由绝对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三民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着致命的局限性,无法应对西方帝国主义文化入侵。 材料2: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认为“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 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前进,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体系,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思考:(1)结合历史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①共产党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应运而生。 ②指明文化发展方向: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③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④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怎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参考答案:①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②积极引领和践行中国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开创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它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很多原创性的贡献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 ④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共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每个时期都有着丰富具体的内容;等。 【核心知识小结】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见同步PPT) 2.共产党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中的角色(地位)。(见同步PPT)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见同步PPT)
探究点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任务一:小组合作,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理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任务二: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材P111):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我国的文化发展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 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智能书柜中的图书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现实意义:(1)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和事业发展。(2)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3)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4)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5)有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6)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目标…… 结论: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核心知识小结】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必然性、与现实意义。(见同步PPT) 2.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见同步PPT)
2第七课时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简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能阐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3、能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重 点 阐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自主读学】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教材P109-111,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初步学习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文化复兴的探索。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请你列举你所知道的文化主张,查阅资料,以备上课进行交流。 文化主张主要有: 、 、 、 …… (2)社会主义方向的确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 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 、为民族 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 方向。 (3)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 ,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 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 和弘扬者。 (2)地位、作用。 a.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和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b.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 。 (3)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 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 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 。 b.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社会主义文化。 c.推动社会主义 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知识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判断标准。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 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 ,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 ②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总体布局相适应, ③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目标相衔接, ④与我国深厚的 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任务二:结合知识预习,完成预习小测。 判一判: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 理由: 判一判: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 理由: 。 判一判:3.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 理由: 判一判:4.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主要是看它能否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能否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 理由:
【课中探究】
学习任务
探究目标一:阐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任务: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思考:面对国家民族发展的衰微,先驱有过怎样的努力?他们成功了吗?为什么? 材料2: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认为“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 1921年,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前进,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体系,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思考:(1)结合历史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2)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怎样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探究点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任务一:小组合作,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理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理解。 任务二: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教材P111):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我国的文化发展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 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智能书柜中的图书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何现实意义?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