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课件(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课件(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2024年年春节是2月10日,而立春是2月4日。2025年春节是2025年1月29日,而立春是2月3日。所以2024农历年整年都没有立春,所以2024年就是寡妇年。
古人将“立春”与生育联系起来,春不立,则生殖不旺。“无春”,等于“无子”、“无后”,而结婚最忌“无子”,所以在“无春年”结婚就会被视为不吉利了。
你有听过这样的传言吗 ——“2024是寡妇年,不宜结婚”
新课导入:
“无春年”只是农历与阳历的巧合,有无立春只是由不同历法的时间差造成的,对个人生活和婚姻幸福不会造成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如洪流般涌来的信息,保持清醒独立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挑战。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1.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1.政治认同:养成合理批判,批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道德修养:发挥青春思维的长处,培养思维的独立意识,弘扬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
3.法治观念: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4.健全人格:运用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积极开发创造潜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责任意识:培养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发展独立思维和培养批判精神。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伴随着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学习目标:
一、学会独立思考
1. 如何正确认识独立思考?
二、培养批判精神
2.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3.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作用)?
4.如何培养批判精神
三、开发创造潜力
5.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
6.如何开发创造潜力?
一、学会独立思考
最近,妈妈发现明明特别爱穿一些奇怪的衣服,便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
明明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好多同学都这样穿,这才叫‘酷’。”
妈妈又说了几句,明明生气地说:“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
明明理解的“酷”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明明的说法是否体现了独立思考?为什么?
追求个性独特
从众,人与亦云
不能接纳他人
正确、合理意见
独立就是敢于和别人争辩。
独立就是不光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理解别人的观点。
独立就是按照自己
的想法去做。
独立就是一个人做事必须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
你同意以上说法吗?为什么?
我不同意上面两名同学的说法,同意下面两名同学的说法。
独立不仅仅是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学会接纳他人的合理意见,做人做事要有自信,能够自立、自强。
独立思考
标新立异
1. 如何正确认识独立思考?
一、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
人云亦云
独立思考
独到见解+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二、培养批判精神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而伽利略只是一个数学教授。而且当时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责备他。1590年的一天,伽利略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做了试验,推翻了被信奉为真理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时大家才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也不是全都对。
如何看待伽利略的行为?
2.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二、培养批判精神
“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②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③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④敢于向权威挑战。
3.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作用)?
思考:批判性思维有何意义?
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二、培养批判精神
1960年,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大饥荒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必须做点什么。
当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垄断着科学界。袁隆平做了许多试验,依然没有任何头绪。他开始质疑“无性杂交”的一贯正确性,决定改变方向,沿着当时被批判的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研究水稻杂交。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袁隆平终于成功地培育成了杂交水稻。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袁隆平不人云亦云,敢于挑战权威,具有批判性思维,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增加水稻产量,解决了吃饭问题。
多次失败后,袁隆平开始质疑垄断科学界的“无性杂交”学说,决定改变方向,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
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 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二、培养批判精神
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发现问题)
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 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解决问题)
二、培养批判精神
3.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作用)?
小王的好朋友经常当着外人的面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小王感觉很没面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如此批判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024年,贾玲拍摄的《热辣滚烫》位居票房前三。有些人说:“贾玲就是个垃圾,拍的电影也是垃圾!傻子才去看她的电影!
班主任组织同学们讨论主题班会的策划,小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小军极力反对。于是大家让小军提出建议,他却哑口无言。
批判应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
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批判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①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不用直性子当借口)
4.如何培养批判精神 (要求)
②掌握批判的技巧:
a、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对事不对人)
b、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一味否定)
二、培养批判精神
独立思考
批判性思维
前提
体现
二者紧密联系
三、开发创造潜力
雪容融以它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形象,一经出现就受到广泛关注。而这个创意源自吉林艺术学院一位大学生姜宇帆。她说:因为我的家乡是一个年味非常浓厚的一个县城,红灯笼是非常常见的物品,我就想以“红灯笼”为元素进行设计,画了一个草图以后和中国结配在一起进行了提交。
思考:青少年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
三、开发创造潜力
素材链接:你知道“雪容融”最初的设计创意来自谁吗?
5.为什么要开发创造潜力?
三、开发创造潜力
①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②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③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融合创新节目在兔年春晚中频频闪现。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如诗如画,一展满庭芳华。
创意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利用VR三维绘制等总台新技术,让上古神兽“走出”文献古籍,和现代生活中的孩子们奇妙相遇。
2023春晚上的创造力
三、开发创造潜力
结合材料思考:如何开发创造潜力?
①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②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③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三、开发创造潜力
6.如何开发创造潜力?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性思维)
开发创造潜力(创造性思维)
独到的见解
接纳合理、正确的意见
①勤奋学习、自觉劳动、 勇于创造
②打破常规
③关注他人与社会
④创造离不开实践
培养批判精神(批判性思维)
表现(是什么)
意义(为什么)
方法与技巧(怎么做)
课堂小结
1.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  )
①学会独立思考 ②一味追求独特
③培养批判精神 ④敢于打破常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课堂练习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这表明青春的我们( )
①如百卉之萌动,凝聚着动人的活力 
②拥有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的创造力 
③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④特立独行、放飞自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课堂练习
3.小军同学在课堂回答问题时,为吸引“眼球”,常常刻意“和别人不一样”,有时甚至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但他觉得这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表现。对此,你想对他说(  )
A.独立思考就是要坚持以自我为中心
B.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
C.独立思考就是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D.独立思考就是要敢于表达不同观点
B
课堂练习
4.一位哲人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只有当思想日渐成熟、独立,我们才能真正长大。你认为初中生的“独立”是指(  )
①不人云亦云  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③一味追求独特 ④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