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应对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应对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应对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的责任》中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的第一课时。教材先通过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然后通过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其带来的损失,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以外,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也是重要因素,从而提高学生为减少自然灾害贡献力量的意识。
本课编写依据为《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5条“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学情分析
防灾减灾教育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或多或少接触过不同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但大多数印象并不深刻,或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节课就是让孩子们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以及自己动手实验,切身体会到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危害,知道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从意识与行动上提高孩子们减灾抗灾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我们的国家”中的相关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我设计了:问题导学——将问题伴随知识获得过程的始终,起到定向、整合、导行、启发的作用;活动促学——增强学生自主持久学习的支撑力;评价串学——通过教学评价既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又在各学习环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媒体助学——利用多媒体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的特点,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树立环保和安全意识,主动防灾减灾。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提高学生为减少自然灾害贡献力量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并树立环保和安全意识,主动防灾减灾。
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提高学生为减少自然灾害贡献力量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资源与工具
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水土流失实验材料、整理汇总学生搜集的自然灾害的图片。
学生准备:搜集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者整理自己经历的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教学工具使用:教学助手、互动课堂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初谈体会
1.视频资料:202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
同学们,这是今年1月12日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202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
请大家认真观看,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一下大家,看看你从视频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谁来说一说,从视频里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国自然灾害有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很多种类。
生2:自然灾害发生的很频繁。
……
大家看得都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板书课题),具体而全面的了解一下我国的自然灾害。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读图分析,了解自然灾害的分布
出示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师:同学们,这是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大家仔细读图,看看这张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可以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一起说说,看看大家的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边自己观察边和同桌交流。
引导汇报:
1.大家在地图上看到了我国有哪些自然灾害?
生答: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台风、病虫害等等。
我们结合图片来看一下。
2.在地图上对这些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标注的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对我国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旱灾、洪涝灾害和病虫害,旱灾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台风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地震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适时板书:种类多 分布广)
活动二:不能忘却的自然灾害
近几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事件,直到今天我们都难以忘却。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调查、搜集了资料和图片,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张最为震撼的自然灾害的图片,讲一讲图片背后的故事。
(1)小组合作探究。
(2)以“不能忘却的纪念---我国曾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为主题全班交流。
(学生上台描述自己收集的自然灾害的图片,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预设:
生:这是我搜集的发生在四川凉山的火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火势非常的大,周围的树木都在一瞬间点燃了,我感受到大火的无情。
生:我搜集到的是2010年发生在甘肃的泥石流,舟曲县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这场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557人,失踪284人。我感受到是因为我们不保护环境,才造成了这么大的伤亡,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生:我找到的自然灾害的图片是发生在去年的台风。从图上可以看到因为台风,大树都被刮断了。
师:老师也搜集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影像资料,我们一起来看。
(学生观看汶川地震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生:我觉得自然灾害真是太可怕了,在自然灾害中觉得人真是太渺小了。
生:我们要继续努力进行科技研究,能及时预报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生:我觉得记者报道的这一串串的数字真是触目惊心。
师:有多少人在自然灾害中失去生命、失去亲人朋友,又有多少人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希望。同学们课前我们一共找到了41张照片,但是这薄薄的图片背后隐含着的却是无比沉重的伤痛。自然灾害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是一种无法磨灭的心理的伤害。(适时板书:危害大)
3.我们的家乡地处平原地带,像地震、泥石流这样的地质性灾害较少,但也不可避免。近几年,我们家乡有没有发生一些自然灾害,令你印象深刻呢?
回忆2021年9月份强降雨事件,学生说所见所闻,谈感受。
老师汇总了此次强降雨导致的受灾数据,请大家读一读。
此次强降雨不仅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损,还造成房屋倒损,228个小区地下车库被淹,造成经济损失1329万元。全市受灾人口达到37158人。
4.仅仅一次强降雨天气就带来这么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一年当中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再来看这组数据。
出示:2020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生读后谈感受。
总结: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活动三:影响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
1.同学们,既然自然灾害给我们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随周凡同学去他的家乡了解一下,请同学们阅读活动园的上半部分,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总结:
滥砍滥伐,森林被破坏,造成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森林真的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保护吗?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师生配合做实验——水土流失,生观察后谈感受。
3.拓展: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
4.了解:其他自然灾害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总结:看来自然灾害的发生和人类的不合理行为确实有关系。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环境,最终我们失去的会更多。
【设计意图】通过水土流失的小实验,让学生明白人类的乱砍滥伐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人类的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者加重自然灾害的发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由教师追问,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三、课堂总结,巩固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重点讨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知道了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还知道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和加重自然灾害。那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深入思考到了什么?能做些什么?
预设:
生:我觉得人类不尊重自然,自然也不会尊重人类,我们要保护环境。
生: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应该和大自然和平相处,而不是去肆意地破环它。
是的,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习主席更是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板书:保护生态环境)
最后给大家推荐阅读《防灾减灾应急手册》完成校园逃生图。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树立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进一步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作业设计
阅读《防灾减灾应急手册》完成校园逃生图。
板书设计
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种类多
分布广
危害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