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 认识分子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B.人们可以用光学显微镜发现金原子有进一步的结构C.金原子之间有间隙,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D.从其排列方式上可以推断,金原子间有很大的作用力2.在下面所列举的生活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A.用扫帚扫地时,能看见从门窗射进的阳光中尘土飞扬B.在医院的走廊里随处都可闻到消毒水的气味C.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干了D.把糖放入一杯水中,水就会有甜味了3.如图所示的甲、乙表示氧原子及其组成粒子的结构图。各粒子和氧原子分别用a到e符号表示,则( )A.a表示氧原子 B.b表示原子核 C.c表示电子 D.d可能带负电荷4.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nCoV,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 分子 原子核 电子B.分子 新型冠状病毒 原子核 电子C.分子 原子核 新型冠状病毒 电子D.新型冠状病毒 分子 电子 原子核5.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知识来解释的是( )A.春天,柳枝吐芽B.夏天,烈日炎炎C.秋天,丹桂飘香D.冬天,雪花飘飘6.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表格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写(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固态 很小 ① 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液态 较大 较大 无固定形状 ②气态 很大 很小 ③ 无固定体积A.很大;有固定体积;无固定形状 B.很大;无固定体积;有固定形状C.很小;有固定体积;无固定形状 D.很小;无固定体积;有固定形状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8.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是运动的 D.分子间有空隙二、多选题9.如图所示,两个铅块磨平并挤压后就能“吸”在一起,下列实例与它原理相同的是( )A.用力难以拉伸铁丝 B.磁铁能够吸起铁钉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成半球状 D.煮好的饺子放一会儿后“粘”在一起10.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正确的是A.把冷的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把两块表面削平磨光滑的铅块挤压后会贴合在一起,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D.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三、填空题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诗句.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花朵分泌的芳香是发生了 现象,引起芳香感的物质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围气温突然 .12.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为 焦.[焦/(千克·℃]在水、砂石和铁三种物质中, 的比热容最大.家里厨房烧菜时可以闻到菜的香味,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 热运动造成的.13.物质由 组成.14.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 现象;“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形容射箭运动员拉弓放箭的情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弓的 能转化为箭的 能.15.两个铅柱的端面削平,将削平的端面用力压紧.在其下面悬挂一个重物也不能将它们分开,这说明 16.房间里插上一束百合花,香味会弥漫整个房间,这是 现象.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 是可以再分的.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四、实验题17.小马同学做气体扩散的实验.无色气体和红棕色气体装在两个相同的瓶子中,已知.()实验装置应该按照 放置.依据是 .()正确放置后,抽取玻璃片,静置一段时间,当看到 现象就说明发生了扩散.18.老师在量筒里装入一半清水和一半硫酸铜的水溶液,如图所示,刚开始两者之间有清晰的界面,静放几天,界面模糊,30天后,混合均匀.这种现象表明 .小明注意到老师在做这个实验时,是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而不是在水的表面直接滴入硫酸铜溶液.请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是: (提示)五、综合题19.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小区周边的污染情况做了调查,并到环保监测部门获取了该小区内某监测站记录的数据(一个空气监测仪每隔两小时记录的 PM2. 5 参数),如下表所示。时间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PM2.5/(μg/m3) 40 80 100 140 110 120 140 90 80(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出 PM2. 5 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分析图象,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3)请你分析造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参考答案:1.D【详解】A.组成物质的分子或者原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故A错误;B.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尺度大于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尺度,所以,它的观察精度比电子显微镜的要小。故B错误;C.分子或者原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故C错误;D.金原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小,排列规则,说明金原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大。故D正确。故选D。2.A【详解】扫地时尘土飞扬,尘土是可见的,属于物体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A符合题意;闻到消毒水的气味,是气体分子运动的结果,属于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洒在地上的水变干,属于水分子的运动,C不符合题意;水变甜,是固体分子运动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故选A.3.C【详解】如图乙所示,b可以分成a、c,a又可以分成d、e,故b是原子,原子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故a表示原子核,c表示核外电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A【详解】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0﹣7m,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直径约为10﹣9m,其中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所以微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新冠病毒、分子、原子核、电子。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C【详解】A.春天,柳枝吐芽,是植物生长过程,与分子运动没有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夏天,烈日炎炎,是气温高,与分子运动没有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秋天,丹桂飘香,是桂花的香味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D.冬天雪花飘飘,是雪花在做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详解】固态物质分子间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非常大,所以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态物质分子间距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位置不固定,所以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很小,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D【详解】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故A项错误;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极小的水珠是许多的水分子结合在一块的结果,故B项错误;C.极细的铜屑不是铜分子,是许多铜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结果,故C项错误;D.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故D项正确.8.C【详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端午时节,人们佩戴装有中药材的香囊,我们能闻到淡淡的药香,是香味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 C。9.ACD【详解】A.两个铅块磨平并挤压后就能“吸”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用力难以拉伸铁丝,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A符合题意;B.磁体通过磁场对铁钉产生磁力作用,不属于分子间的吸引力,故B不符合题意;C.露珠成半球状,水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C符合题意;D.煮好的饺子放一会儿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ACD。10.ABD【详解】A.把冷的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故A符合题意;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故B符合题意;C.把两块表面削平磨光滑的铅块挤压后会贴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故D符合题意.11. 扩散 无规则运动 升高【详解】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点睛: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越快,人们闻到的花香味越浓烈.12. 4.2×104 水 无规则【详解】2kg的水温度吸收5℃,水吸收的热量为:Q=cm△t=4.2×103J/(kg ℃)×2kg×5℃=4.2×104J;水、砂石和铁三种物质中,比热容最大的是水;家里厨房间烧菜时可以闻到菜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3.分子【分析】物质组成了我们的宇宙,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详解】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14. 扩散 弹性势 动【详解】第一空.阵阵花香是花香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现象;拉弓时,弓弦受力形变,弹性势能增大,放箭时,弓弦推动弓箭飞出,在这个过程中弓弦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弹性势能减小,弓箭在弓弦弹力的作用下速度逐渐增大,动能增大,因此这个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第二空.弹性势;第三空.动能.15.分子间存在引力【详解】解答:把两根铅棒的端面磨光,将磨平的端面相对,并用力压紧,两根铅棒在铅分子间吸引力的作用下合在了一起,而且铅棒下面悬吊一定的重物也不会分开.点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16. 扩散 原子 哥白尼【详解】房间里插上一束百合花,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香味会弥漫整个房间,这是扩散现象;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17. 乙 中达到气体密度比中的气体密度大. 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详解】()应该按照乙图放置,中达到气体密度比中的气体密度大.否则会由于重力而混合.()正确放置后,抽取玻璃片,静置一段时间,当看到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说明发生了扩散.点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18.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避免重力的影响,使实验更有说服力【详解】(1)把硫酸铜溶液注入清水中,静放几天,界面模糊,30天后,混合均匀,这是硫酸铜溶液和水之间发生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因为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为了防止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重力而下降,影响实验效果,故做这个实验时,使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而不是在水的表面直接滴入硫酸铜溶液.【点睛】(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19. 12:00和 18:00该区域大气中PM2. 5含量最高 汽车排放的尾气【详解】(1)[1]根据表格描点,并将各点顺次连接,如下图:(2)[2]分析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天中,12:00和 18:00该区域大气中PM2. 5含量最高。(3)[3]造成该区域大气污染的原因可能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