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3课重要问答题: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2页)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4页)3.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及意义是什么?(12---13页)4.一五计划化的目的、内容及一五计划的成就有哪些?(18---19页)5.如何评价三大改造?(25页)6.中共八大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27页)7.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那些失误?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27---28)8.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恶活动有哪些?从文革中应吸取什么教训?(32---33)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是什么?(39页)10.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如何?现在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43页)11.简要概括党的十三大、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2.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48页)13.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内容有哪些?(49页)14.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56页)15.列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57页)16.“一国两制”的目的、含义、意义是什么?(60页)17.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港澳回归祖国有什么意义?(61页)18.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有哪些?两岸关系改善的表现有哪些?初二历史重点问题归纳中国共产党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1957----1966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农村分别实行了哪些重要政策?各有何影响?政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三大改造时期: 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影响: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政策:1985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影响: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政策: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影响: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2.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这两次决策在实践中的结果有什么差别?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决策: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中共八大: 结果: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建议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不久被左倾错误代替。决策:做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极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初二历史重要问答题集锦1.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游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回答:(1)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那些重大变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 澳门1999年回归祖国。台湾: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归祖国,1949年后于祖国大陆分裂,至今未能实现统一。)(2)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成立了海基会,大陆成立了海协会,这两个团体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什么?(2个共识。)(3)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4)你对祖国统一前景持何看法?为什么?(祖国的统一一定能实现。因为: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祖国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③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2.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党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请你结合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十三大的相关史实,指出党和政府为发展生产力做出了哪些努力?(1)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实现……逐步满足人民……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实行……决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中国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要求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农村的顺口溜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盖章签字,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要钱要粮……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材料三: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顺口溜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在计划经济下,农民集中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收入少。)(2)材料二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地方? 、 。 (3)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 制。 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什么样的情绪?(农民热烈拥护这个制度)。(4)农民对大包干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农民的生活也日益改善。)4.材料一:1949----1965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年份1949年1952年1956年1960年1965年产量1.1亿吨1.6亿吨1.95亿吨1.44亿吨1.95亿吨材料二:1966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65年增长17%以上,1967年工农业生产值比上一年下降9.9%,1968年比上一年有下降4.7%。材料三: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项目1992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000多亿元7.18倍34.3倍国民收入17400多亿元5.78倍48.6倍(1)1949---1952年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什么?(进行了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你认为1956---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党中央轻率发达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左倾错误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导致1967年和1968年我国工农业生产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国民经济迅速增长。进行了改革开放。)综合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我党能及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促进经济发展。)5.(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哪次会议上指定的?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见课本。)(2)责任制在农村和城市的突出表现各是什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3)我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由沿海→内地发展。形成了----------------的格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