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案
【课标要求】
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填空】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 、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 发展的必然结果。
2.历史使命。
(1)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 发展规律。
(2)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 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 的解放。
(4)精神武器: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 ,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知识点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观点。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 的有机结合。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 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 的统一。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 。
知识点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基本内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结合起来。
2.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 。
(1)毛泽东思想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 的结晶,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 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 性贡献。
【互动探究】
1.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材料一 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5页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2页
材料三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3页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则材料的理解。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永不过时。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开辟了正确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相继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有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历久不衰、永不过时。
【体系构建】
【易混辨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基础上的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指导人们改变世界,就在于它的核心观点是矛盾观点。( )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
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
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
9.劳动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
10.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要充分运用,就能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
【当堂达标】
11.宋人张载提出:“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是这一使命的追求者和兑现者。马克思学说的担当意识,正是“为生民立命”;马克思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正是“为万世开太平”。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结合才能发展
④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为建立人类理想社会指明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表现在( )
①“行”在其真,符合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②“行”在其善,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②“行”在其用,彰显实践伟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④“行”在其新,不断与时俱进,用新理论成果取代原有理论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毛泽东思想( )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②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力更生
③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仍具时代价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回溯本世纪头20年,从美国股市崩盘,到金融海啸来袭,再到新冠疫情失控,每当资本主义世界遭遇重大危机,都会出现一轮“马克思热”,许多年轻人争相购买、研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有美国学者坦言,“资本主义出了问题,我们需要改变与更开放的思考”。西方“重读马克思”,是因为( )
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提供解决经济问题的具体方案
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实践中放射出灿烂的真理光芒
③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978年,《光明日报》撰文指出:“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两种观点( )
A.均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科学的革命的理论
B.认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C.为改变世界、指导人类解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D.旨在强调党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6.在当代,我们所要构建的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盲目自信中走出来,用一种新的哲学反思自己、批判自己,力图找到一条能够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的正确道路。这体现了( )
①哲学可以通过对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
②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④哲学使人实现了由面向神到面向人和自然的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学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我们要从中不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科学之科学,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
③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④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体系。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能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③马克思主义系统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通过反思革命斗争的失误教训,毛泽东得出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换句话说,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个别词句,而应当根据时代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问题。这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要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其生机活力
③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发挥出正确的指导作用
④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就能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它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是( )
①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
②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③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④旧哲学从没有过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1.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看不到精神动力背后的物质因素,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研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过程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旧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世界。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节选
考点考查: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等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理解类主观题,需要获取材料关键信息,并运用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可联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关键词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关键词③: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可联系旧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世界。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和时政信息相结合。
①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开辟了正确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相继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与时俱进,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与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永不过时。
【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考点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特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有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历久不衰、永不过时。运用课本原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可联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有效信息②: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开辟了正确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相继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有效信息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与时俱进,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与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可联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易混辨析】
1.错误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故判断错误。
2.错误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观点,故该观点错误。
3.错误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故本题说法错误。
4.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故题干说法错误。
5.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遍意义上的指导,但不提供具体路径与方法。故题中观点错误。
6.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题中观点错误。
7.正确
【详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故本题正确。
8.正确
【详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故本题正确。
9.错误
【详解】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故题中观点错误。
10.错误
【详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表述欠妥,故题干表述错误。
【当堂达标】
11.C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①错误。
②:马克思学说的担当意识,正是“为生民立命”。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②正确。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只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结合才能发展,在其他国家要和其他国家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能获得发展,③错误。
④:马克思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正是“为万世开太平”。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为建立人类理想社会指明方向,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表现在“行”在其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①符合题意。
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表现在“行”在其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②符合题意。
③: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不是根本力量,③排除。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对原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用新理论成果取代原有理论成果,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3.C
【详解】①④: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仍具时代价值,①④符合题意。
②: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②错误。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C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引,故①不选。
②④:材料中指出每当资本主义世界遭遇重大危机,都会出现一轮“马克思热”,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②④正确。
③:题干设问西方“重读马克思”的原因,是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本题肢与题干不构成因果联系,且马克思主义早就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C。
15.B
【详解】A:两种观点强调了指导思想要坚持与时俱进,不要教条化,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科学的革命的理论,A不符合题意。
B:“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和“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两种观点认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B符合题意。
C:两种观点强调了指导思想要坚持与时俱进,两种观点没有强调指导人类解放,C不符合题意。
D:恩格斯的观点的目的不是在强调党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而是反对教条主义,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A
【详解】①②:“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盲目自信中走出来,用一种新的哲学反思自己、批判自己,力图找到一条能够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的正确道路,这体现了哲学可以通过对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反映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故③表述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哲学使人实现了由面向神到面向人和自然的转化,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D
【详解】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且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凌驾于具体哲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也是错误的,①表述错误。
②④: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必须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②④符合题意。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提供各国发展的具体方案,③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18.A
【详解】①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②正确。
③: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③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9.A
【详解】①②:毛泽东反思革命斗争的失误教训,向全党明确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主张根据时代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问题。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要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其生机活力,①②符合题意。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只能为中国人民提供指导,还能为其他国家的人民提供指导。当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时,也能指导其他国家的人民正确改造世界,③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能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0.B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旧哲学只是说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①正确。
②:旧哲学不只是唯心论,也有唯物论,马克思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只是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一部分,②错误。
③:旧哲学不只有形而上学,也有辩证法,马克思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③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