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世界的物质性【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问题导学】物质的概念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4.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本质)5.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知识归纳】1.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内容 方法论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保护自然、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树立唯物史观,尊重社会现实,从国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2 .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依据 从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生理 基础看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从内容看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结论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互动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京时间2020年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壤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五号任务的采样区域是在月球正面风暴洋西北部,采样方式是机械臂表取和钻地钻取的方式,采样量约两公斤,月面工作时间约两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教授肖龙对媒体介绍,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由月球岩石在遭受陨石撞击、太阳风轰击和宇宙射线辐射等空间风化作用后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岩石碎块、矿物及陨石等物质。科学家通过研究这些月壤物质,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也可以为了解太阳活动等提供必要的信息。(1)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带回地球的月壤是物质吗?(2)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带回地球的月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是什么关系?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请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说明材料中建设“美丽中国”做法的合理性。3.小组辩论活动:“电脑能够取代人脑”VS“电脑不能取代人脑”。ChatGPT是由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个对话AI模型。该模型推出后,短时间便达到一亿月活跃用户,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它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知识问答、文本生成等方面的“卓越能力”。有人认为,随着语料库的持续更新与算法的不断完善,未来AI在写作方面全面赶超人类似乎并非绝无可能。进一步引发了社会上人们关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代人脑的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该议题的?小组商议,确定立场,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活动。【体系构建】【易混辨析】1.以意识的能动作用指导实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3.保护生态环境要尊重自然、服从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4.大脑是产生AI机器人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 )5.人工智能是人的智能的物化,可以通过学习和模拟人类思维实现意识自主。( )6.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7.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8.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9.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来源于人脑。( )10.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当堂达标】11.2023年9月,杭州亚组委相关负责人在“绿色亚运”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倡导“绿色亚运”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③实现绿色发展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④人们要发挥主观努力突破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在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科学家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是威胁,而是需要合作的对象。这是基于人工智能( )①是意识的产物,能够更好地辅助人类②能够模拟人类思维,促进人类实践发展③能够延伸人类认识器官,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④具有能动性,能够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某作家推出报告文学《粮食,粮食》,聚焦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起初他将该书命名为“粮食”,后来他觉得粮食问题如此重要,必须加以强调,恰好有句流行语叫“重要的事情说3遍”,如果真的说3遍,就显得有些啰唆,于是他折中拟定书名为《粮食,粮食》。该报告文学的命名( )①是在尊重人的认知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②是作者在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预期达到的目标③反映了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④说明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3年11月11日,国家气候中心宣布,根据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结合已发生的天气实况和气候预测,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③规律支配着事物的发展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组合名叫“江南忆”,包括三个小吉祥物,它们分别是宸宸、琮琮和莲莲,人们亲切地称其为“三小只”。宸宸、琮琮和莲莲这三个吉祥物代表了杭州的三大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和西湖。这种设计将杭州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展现出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三小只”的形象设计体现了( )①人类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②文学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③主观能动性在吉祥物的设计中起决定作用④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下列说法能够依次佐证上述哲学观点的是( )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17.全国人口普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口普查与方针政策的关系问题集中体现了(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8.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但是机器人却没有人类的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D.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19.面对全球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主张,改革和稳增长政策效应正释放,全国各地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得到缓解。国务院促进、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主张的出台体现了(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现实性B.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0.改革开放积累起雄厚的物质基础。“教育免费”的惠民之举,一路从试点到推广,从乡村到城市,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实惠。材料体现的唯物论观点是(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离不开意识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参考答案【互动探究】21.(1)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带回地球的月壤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括了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带回地球的月壤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与哲学中的物质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分析】背景素材:嫦娥五号任务带回月壤考点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说明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带回地球的月壤是物质吗,本题应调用物质的内涵的知识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壤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可联系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带回地球的月壤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说明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带回地球的月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是什么关系,本题应调用物质的内涵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带回地球的月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的关系→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括了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嫦娥五号返回器即将带回地球的月壤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与哲学中的物质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2.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②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材料中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出现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场景,得益于牧民充分尊重了自然,做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背景素材:草原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考点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材料中建设“美丽中国”做法的合理性,知识角度限定为自然界的物质性。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可联系“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关键词②: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了牧民的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成农田秸秆,既可以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联系“自然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23.如何看待:该议题可以开阔学生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①立场1、电脑不能取代人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电脑的记忆,实际是人把大量的信息放到储存器中保存起来,电脑的推理实际上是人把演绎所用的逻辑教给了机器,电脑所做的结论,不过是人所输入进去的程序和数据的逻辑结果。再聪明的机器,都不过是人设计、制造和控制的,所以,电脑不能取代人脑。②立场2、电脑能够取代人脑。从某种角度看是可以的,人脑有很大一部分能被电脑取代。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上升的。空间上,人脑有限,电脑无限;时间上,人脑有限,电脑无限。人工智能的程序专家们同样可以使电脑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人脑如何工作,电脑就能如何模仿。综上所述,电脑可以取代人脑。【分析】背景素材:人工智能(AI)写作软件的出现正逐渐改变人们的写作模式考点考查:唯物论、认识论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调用相关知识,说明是如何看待该议题的。可通过小组商议,确定立场,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活动。属于开放类主观题,知识没有具体限定,考生可根据材料观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电脑不能取代人脑→可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角度,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电脑的记忆,实际是人把大量的信息放到储存器中保存起来,电脑的推理实际上是人把演绎所用的逻辑教给了机器,电脑所做的结论,不过是人所输入进去的程序和数据的逻辑结果。因此说,再聪明的机器,都不过是人设计、制造和控制的,所以,电脑不能取代人脑。关键词②:电脑能够取代人脑→可从实践无止境、认识不断发展角度,说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上升的。因此从某种角度看,人脑有很大一部分能被电脑取代,人工智能的程序专家们同样可以使电脑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人脑如何工作,电脑就能如何模仿,所以,电脑可以取代人脑。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唯物论、认识论相关知识,对材料观点加以分析说明。【易混辨析】1.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运动的规律性的内容,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该判断错误。2.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故本题说法错误。3.错误【详解】我们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但也会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故本题错误。4.错误【详解】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AI机器人不是人,机器人没有意识。故题中观点错误。5.错误【详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人的智能的物化,可以通过学习和模拟人类思维,但它不具备人类的意识,故该观点错误。6.错误【详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它来源于客观存在而非人脑。故题中观点错误。7.正确【详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所以此观点正确。8.错误【详解】尊重客观规律是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故题目观点错误。9.错误【详解】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故题中说法错误。10.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人脑与动物的大脑在构造上有着质的区别。这些区别说明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的大脑只对容观事物作出本能的反应。所以,认为“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对的,应该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故该判断错误。【当堂达标】11.C【详解】①:材料没有涉及意识的产生,①不符合题意。②:倡导“绿色亚运”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②符合题意。③:实现绿色发展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③符合题意。④: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突破各种不利条件的限制”的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C。12.C【详解】①:人工智能是实践的产物,①错误。②:科学家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是威胁,而是需要合作的对象,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这表明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思维,促进人类实践发展,②符合题意。③: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思维,延伸人类认识器官,从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促进人类实践发展,③符合题意。④:意识具有能动性,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的模拟,本身不具有能动性,④错误。故本题选C。13.A【详解】①③:“重要的事情说3遍”显得啰嗦,因而选择说两遍,体现了是在尊重人的认知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也反映了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①③符合题意。②:作者宣传的目标是引导人们改变思想、保障粮食安全,不涉及作者在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预期达到的目标,②不合题意。④: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未必是正确的反映,④错误。故本题选A。14.B【详解】①④:结合已发生的天气实况和气候预测,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①④正确。②:一方面,材料反映的是认识世界,没有体现改造世界,另一方面,人(而不是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②排除。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B。15.C【详解】②④:亚运会吉祥物的形象设计是以不同的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了不同的世界遗产,这些作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人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①: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①错误。③:主观能动性在吉祥物的设计中起重要作用,不能起决定作用,该选项的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B【详解】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意志与目的。这句话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故②排第一。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这句话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故①排第二。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意思是,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君子有一定的行为准则。这句话强调了“运动是有规律的”,故④排第三。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这句话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③排第四。对应正确的是②→①→④→③。故本题选B。17.D【详解】ABC:材料中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不涉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即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和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ABC不符合题意。D:人口调查与方针政策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8.C【详解】A:意识的内容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而不是由人脑决定的,A错误。B:材料主要强调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方面的特征,但没有人类的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而材料没有涉及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不符合题意。C: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但是机器人却没有人类的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这表明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正确。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不是大脑,D错误。故本题选C。19.C【详解】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A错误。B:材料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是如何产生的,B排除。C:为恢复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出台了一些列促进、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主张,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C正确。D:材料没有涉及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排除。故本题选C。20.C【详解】A: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A表述错误。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表述错误。C:改革开放积累起的物质基础让“教育免费”成为现实,“教育免费”的惠民之举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实惠,体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起能动反作用,C符合题意。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与意识不是不可分割的关系,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