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
【课程标准】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
1.在时空框架下梳理古代疫病流行与中西医的发展与成就,落实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学生能结合历史背景分析疫病对人类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提升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感悟珍爱生命,自觉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意识,向为人类战胜疫病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致敬;对比分析中西医药的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涵养全球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建立及发展
难点: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基础知识】(用时20分钟)
学习目标一:知识点一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2.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概况
世界 中国
各层级医疗 机构的建立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
传染病防治 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大力推进 ,积极防治传染病
公共卫生的 监督 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很大进展 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的工作
3.医疗服务制度与药品供应体系
西方国家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
中国 ①逐步把城乡居民 、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 ②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4.医疗保障体系
西方国家 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 ”
中国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 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学习目标二:知识点二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世界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 奠定了基础。
②许多国家把 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③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④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2)中国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 、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世界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 的建设。
②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2)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 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2)不少国家注重 ,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普通人也能够重视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学习目标三:【素养点拨】
1.西方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19世纪末期,德国社会矛盾加剧,1870年德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工人阶级斗争的迅猛开展,工人群众强烈要求国家立法给工人以经常性生活保障。1883年,德国议会通过了俾斯麦政府提交的《疾病社会保险法》,规定对全体从事经济性工业活动的工人一概实行强制性疾病保险,保险费的2/3从工人身上征集,1/3由企业主交纳。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2)完善——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因大危机导致严重预算危机,原来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受到冲击。罗斯福在推行新政中寻求刺激经济增长与创建失业保险体系之间的均衡,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是一部以美国联邦政府为主体,全国性的社会保障立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并对世界各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
(3)发展——部分欧洲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继英国之后,纷纷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瑞典成为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最完善的典型代表国家,荷兰、挪威、法国、意大利等也实行全面社会保障计划,宣称为“福利国家”。
2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
(1)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致力于维护、保障和增进全体居民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将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其发展至关重要。
(3)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4)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使人们能够强化公共卫生观念、增强自身体质、注重精神卫生、重视心灵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5)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防疫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训练】
学习目标四:单选题(用时15分钟)
1.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卫生组织未发挥应有作用 B.多极化趋势尚未真正出现
C.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 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快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期满足我国居民日趋多元的医疗保障需求。下列制度不属于这一时期建立的是( )
A.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D.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3.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 )
A.坚持国家建构疾病防治体系 B.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不同科技文化交流取长补短 D.西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4.1777年1月,华盛顿给战地医生写信:“由于天花的广泛传播,而在我军中又无法防止,我已决定在部队中进行预防接种。因为如果天花继续传播,疾病将比敌人的刺刀更令人恐怖。如果接种能立即开始并获得成功,我们的军队将能免于这种灾难性的威胁。”材料反映了天花疫病流行( )
A.为打败英军提供了时机 B.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
C.促使美国现代医疗体系建立 D.表明接种牛痘战胜了疫病
5.1910年末,东北鼠疫肆虐,清政府指派伍连德等大量医护人员参与到控制和扑灭鼠疫的工作中。这次防疫的成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1911年4月国际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伍连德任主席。由此可见,当时东北的防疫( )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说明近代中国医疗领先于世界
C.有利于改善清政府的国际形象 D.确立了近代中国公共防疫体系
6.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B.减缓老龄化进程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D.缩小贫富间差距
7.1958年2月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据此可知,此时医疗卫生工作( )
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 B.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解决了血吸虫病治疗问题 D.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B.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
C.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 D.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
9.清朝规定粮价和雨泽信息的奏报有两种形式:一是经常奏报,有经过州县到行省层层上报的一整套程序;二是不规则奏报,没有固定的奏报人员、程序、时间和格式。上述奏报制度有利于( )
A.加强地方权力制衡 B.鼓励官员密折奏事 C.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D.强化重视农业意识
10.1917年,绥远疫病蔓延至山西省时,山西省长阎锡山设立防疫总局,聘请20多位外国医生协同中医专家检疫正太路铁路沿线客货运输,并派人以分发白话文广告小册、演讲等方式深入农村宣传防疫知识。此举( )
A.阻碍铁路的正常运营 B.缓和了各军阀之间的矛盾
C.遏制疫情在山西扩散 D.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11.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规定了职工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时,有获得各项保险待遇的权利。为此,许多人喊出“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的口号;有的职工还准备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这反映了( )
A.劳保条例奠定全民医疗保障基础 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C.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12.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1979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说明( )
A.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 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13.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
A.晚清改革都受到了日本影响 B.清政府国家治理理念有一定进步
C.近代社会动荡导致疾病流行 D.清末新政实现了中央机构近代化
14.1968年毛主席亲自批准后,“赤脚医生”这个名词迅速走红,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到1977年底我国农村“赤脚医生”数量达到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人。1985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到此“赤脚医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这表明( )
A.人民公社化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左”倾错误影响了农村医疗事业发展
C.农村医疗水平落后的局面根本扭转 D.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对医疗的要求
15.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16.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学习目标五:材料题(用时5分钟)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的任务,强调“举办合作医疗,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合作方式、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强合作医疗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农民真正受益。力争到2000年,在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为贯彻上述决定,卫生部等部门于1997年3月份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意见》,并得到国务院批复。之后,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努力达到高潮,不少农村地区纷纷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医疗条件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地举办起合作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以及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卫生扶贫等多种形式的集资医疗保障制度。
——摘编自宋士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
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导学案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2.医疗网络 计划免疫 3.健康档案管理
4.福利国家 公费医疗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知识点二:1.(1)①疑难杂症 ②防疫工作 (2)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2.(1)①公共卫生 3.(1)讲卫生 (2)精神卫生
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防疫推出的多个方案,整体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制约了全球合作,D项正确;世界卫生组织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是现象而非原因,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出现,排除B项;全球防御体系尚未建立的说法与材料、史实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改革开放之前,不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建立的,D项符合题意;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起来的,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看出中西医在治疗疑难病上进行了交流取长补短,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坚持国家建构疾病防治体系,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排除B项;才能发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材料信息反映了天花疫病流行,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B项正确;华盛顿的军队受到疾病影响,不利于打败英军,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天花疫病的影响使得美国现代医疗体系建立,也没有提及当时对抗天花的成效,排除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清政府指派伍连德等大量医护人员参与到控制和扑灭鼠疫的工作中。这次防疫的成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1911年4月国际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伍连德任主席”可得出清政府积极组织防疫工作,解决社会问题有利于改善清政府的国际形象,C项正确;东北防疫并不能提高综合国力,也不能说明领先世界,排除AB项;“确立”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联邦德国政府“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目的在于减少社会福利,减轻社会福利带来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上述政策不能减缓老龄化进程,排除B项;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排除C项;增加社会福利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可得出当时各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防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治疗问题的解决,排除C项;当时的防疫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以来,我国努力实现医疗保障全民覆盖,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C项正确;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就建立了医疗保障制度等不符,排除A项;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是具体目标,并非我国进行医疗保障体系的根本出发点,排除B项;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是具体做法,并非根本出发点,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的粮价和雨泽奏报有经常奏报和不规则奏报两种形式,这两种奏报制度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效能,C项正确;材料不是加强地方权力制衡,排除A项;密折奏事的权利只有得到皇上宠信的人才能享有,臣子们为了获取皇帝的信任,纷纷献媚,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化重视农业意识,而是强调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山西省长阎锡山设立防疫总局,……演讲等方式深入农村宣传防疫知识。”可得出这样做是为了宣传防疫知识,遏制疫情在山西扩散,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防疫,不是铁路运行,也不是缓和矛盾,也没有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体现了政府对农民、工人的关怀,有的职工还准备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体现了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C项正确;劳保条例与医疗保障没有关系,排除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排除B项;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合作以及多边体系的构建使得天花基本被消除,这说明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C正确;美国和苏联的意识形态并未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排除A;题干中强调的是美苏合作在对抗天花中的重要性,而非公共卫生政治化,排除B;题干所列时间正值冷战时期,政治格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
13.B 【详解】清政府借鉴日本等国家的卫生行政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国家卫生,这说明清政府国家治理的理念有一定的进步,B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C与题无关,排除;题干仅仅涉及到卫生机构的变化,不能证明整个中央机构近代化,排除D。
14.A 【详解】根据材料“1968年毛主席亲自批准”“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赤脚医生”的发展是因为农村经济、医疗水平落后,缺乏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也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的推动;而1985年的中国已经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人民公社化体制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赤脚医生”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因此A项正确,BCD项排除。
15.B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众对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 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全面建立”不符合建国初期的史实,排除D项。
16.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晚清时期政府仿造近代先进国家“卫生”行政化建立近代“卫生”机构,不再同于传统“卫生”概念,反映了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卫生”纳入地方行政,排除A项;“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仅反映政府推动“卫生”事业的近代化,并不能反映卫生服务普及化,排除D项。故选B。
17. 特点:以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为原则;筹资渠道多元;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意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保障;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其它国家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