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动物的行为课件(共12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2 动物的行为课件(共12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初中 七年级 生物学
动 物 的 行 为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动物行为的例子,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
习行为,并理解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
特点;
3. 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从
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
什么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例如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
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
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分析讨论:认真阅读课本图2.2-31每幅图下面的内容,讨论它们的异同
1、分析上述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2、上述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引 导 归 纳
任务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型 形成 特点 联系
先天性 行为
学习 行为 生来就有 
由遗传因素决定
后天学习获得的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决定
永久
固定
暂时
易消退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
基础上形成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思考:比较黑猩猩和蚯蚓的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
分析讨论:认真阅读课本图2.2-33每幅图下面的内容,讨论动物表现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
任务二:社会行为
明显的组织
明确的分工
明显的等级
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例如,人们掌握了鱼类、家禽、家畜的繁殖行为规律,可以提高对这些动物的饲养水平,使这些动物生长快、繁殖多,提高经济效益;人们掌握了鼠类的繁殖、分布和迁徙行为的规律,以及影响鼠类繁殖的各种因素,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鼠害。
课堂小结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
相信自己一定行!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B
1.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动物体内分解有机物 B.大雁南飞 C.狼捕鹿,鹿奔跑 D.鸟儿鸣叫
A
3.下列各项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乌贼遇到敌害释放墨汁 B.黑猩猩登高取香蕉
C.蜜蜂采集花粉和花蜜 D.壁虎遇到敌害会自动断尾
B
4.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先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存所必需的
D.学习行为是先天性行为的基础
相信自己一定行!
A
5.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B.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个体和群体的生存
C.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