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分析化学课题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3.3 酸碱指示剂 3.4 酸碱溶液各型体的分布系数时数 2 (第5周-第1次) 授课年级 一年级教学目标及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熟悉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区别,酸碱的分布系数与组分平衡浓度计算,以及溶液中离子平衡图解法的应用。教学重点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教学难点 酸碱的分布系数与组分平衡浓度计算实验仪器及教具 课堂教学电脑平台的展示和运用。教 学 过 程 备 注一、教学导入(10分钟) 通过复习已经在基础化学中使用过的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的内容。 二、主要教学内容(40分钟) 3.3 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10分钟) 教师通过结构图和反应式,讲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 2、酸碱指示剂的选择(10分钟) 教师介绍酸碱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有: (1)根据化学计量点溶液组分,判断溶液酸碱性,选择酸性范围或碱性范围的指示剂。 (2) 根据化学计量点溶液的pH值,选择pT相近的指示剂。 3.4 酸碱溶液各型体的分布系数 一、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区别。(5分钟) 二、教师通过例题讲解酸碱的分布系数与组分平衡浓度计算(5分钟) 三、教师通过δ- pH曲线,讲解溶液中离子平衡图解法的应用(10分钟) 三、课堂练习(20分钟) 学生通过练习判断0.1mol/L 的下列溶液,在滴定终点时如何进行指示剂的选择。 1、HAc 2、HCl 3、NaOH 4、NH3H2O 通过课堂练习重点让学生掌握δ- pH曲线的应用。 四、本节小结(10分钟) 通过提问讨论,以及课堂练习情况分析,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课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仔细讲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作业续 页见课件“第三章”。学科 分析化学课题 课内实验三 滴定操作练习时数 4 (第5周-第2次) 授课年级 一年级教学目标及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酸式滴定管的准备、碱式滴定管的准备;要求每位同学熟练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通过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初步熟悉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教学重点 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 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及教具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锥形瓶教 学 过 程 备 注一、教学导入(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指示剂的选择。 二、教师讲解和示范(20分钟) 教师简单讲解本节课实验内容和数据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正确及时地记录和计算实验数据。 教师示范酸式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以及酸碱滴定操作和通过指示剂变色对终点的判断。 三、学生进行操作练习(120分钟) 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 2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 并填写相应表格。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到人人过关。 四、本节小结(10分钟) 根据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再一次强调操作要领。 实验课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仔细讲解和示范。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参与,教师总结和讲评。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反思实验过程,分析滴定操作中误差的来源。续 页课内实验三 滴定操作练习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一)实验内容如下: 1、练习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2、通过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初步熟悉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如下: 要求每位同学熟练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通过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初步熟悉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三)需提交资料 实训结束时,学生需要提供以下资料:实训报告。 二、实验过程(含步骤) 1、酸式滴定管的准备 2、碱式滴定管的准备 3、移液管的准备 4、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 5、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