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酸碱滴定 教案(表格式)-《无机与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酸碱滴定 教案(表格式)-《无机与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酸碱滴定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地点
教学课题 (单元模块) 模块一:酸碱滴定 1-1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一、知识目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能说出几种常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能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三、素质目标: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难点: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外部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提出概念:什么是反应速率,通常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等。 (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次方的乘积成正比。 但要注意: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基元反应;稀溶液中有溶剂参与反应时,速率方程中不必标出溶剂的浓度;在有一定表面积的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多相反应中,其反应速率与固体或纯液体的量无关。 (2)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多数化学反应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速率常数k是温度的常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对k的影响 (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可加快反应的称为正催化剂 减慢反应的成为负催化剂。 催化剂具有特殊的选择性,不同反应要求不同的催化剂。 例:锌与碘反应用水做催化剂,合成氨的反应需用铁做催化剂。 3、小结 15分钟 50分钟 提出问题请同学参加讨论,老师总结 讲解书P42例1,P44例2 15分钟 讲解书P45例3,4 10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比较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板书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举出几个典型的外部环境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
作业 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刘冬莲 高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P53 习题1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班级 18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地点 分析化学实验室
教学课题 (单元模块) 模块一:酸碱滴定 1-2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一、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平衡常数的意义;掌握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因素及吕·查德里原理;了解碰撞理论及反应活化能。 二、能力目标:能计算平衡常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化学平衡: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体系所处的状态叫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的五个重要特征。 2、平衡常数 实验平衡常数 气相可逆反应: 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物A、B和生产物C、D存在如下关系: 标准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则 3、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讨论: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与反应KΘ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或分压)之间的关系。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小结 10分钟 举例:将食盐溶入到水中的现象 50分钟 讲授并举例说明。 25分钟 举例说明 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比较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多媒体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讨论化学平衡状态示意图 平衡常数的计算
作业 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刘冬莲 高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P54习题9、10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班级 18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地点 经南楼403
教学课题 (单元模块) 模块一:酸碱滴定 1-3物质结构基础之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四个量子数 3、原子的近似能级图 4、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5、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一、知识目标: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能力目标:熟悉常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灵活使用元素周期表; 三、素质目标:科学严谨的态度,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二、难点:对规律性和周期性的总结。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概率密度与电子云 2、四个量子数 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自旋量子数m 3、原子的近似能级图 4、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1)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 洪德规则 (2)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排布 5、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 (1)周期与能级组 (2)族与价层电子构型:主族元素、副族元素 (3)周期表元素分区:s区、d区、p区、f区 6、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元素性质决定于其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周期性的变化,元素的一些主要性质也呈周期变化规律。 7、小结 10分钟 举例:光既具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5分钟 15分钟 结合例子讨论。 25分钟 结合实例讲解理论知识 20分钟 结合实例讲解理论知识 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比较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板书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背诵元素周期表前20位; 举出几个典型的元素性质呈周期变化规的例子。
作业 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刘冬莲 高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P84 习题1、2、3、16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班级 18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地点 分析化学实验室
教学课题 (单元模块) 模块一:酸碱滴定 1-4 价键理论与分子间作用力 1、离子键理论 2、共价键理论 3、杂化轨道的初步概念 4、分子的极性 5、分子间力 6、氢键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知识目标: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有关概念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理解氢键的形成,简单分子的空间构型;掌握共价键的本质,形成过程、特点和类型; 能力目标: 能利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共价键的形成、本质,应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解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价键理论、分子间的力、氢键 二、难点: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1、离子键理论 (1)离子键的形成与特征 (2)离子的结构特征 (3)离子半径 2、共价键理论 (1)共价键的形成 (2)键价理论的要点:电子配对原理、最大重叠原理 (3)共价键的特征:饱和性、方向性 (4)共价键的类型 (5)键参数 3、杂化轨道的初步概念 (1)杂化轨道理论概要 (2)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 4、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变形性 5、分子间的力 (1)色散力 (2)诱导力 (3)取向力 (4)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氢键 7、小结 20分钟 组织同学们参与讨论,总结并讲授和举例说明。 20分钟 组织同学们参与讨论,总结并讲授和举例说明。 10分钟 组织同学们参与讨论,总结并讲授和举例说明。 30分钟 组织同学们参与讨论,总结并讲授和举例说明。 10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比较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多媒体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讨论共价键的形成,以氢气为例
作业 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刘冬莲 高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P84习题7、12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4学时
授课班级 18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地点 分析化学实验室
教学课题 (单元模块) 模块一:酸碱滴定 1-5 滴定分析法概述 1、滴定分析法概论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滴定分析法计算 4、定量分析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1、知识目标: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基本知识;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掌握滴定分析的各种计算;了解定量分析的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能对标准溶液进行配制和标定,能进行滴定分析的各种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分析的各种计算 二、难点: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标准溶液配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1、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加到含待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所加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定量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所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滴定分析常使用的容器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 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1)酸碱滴定法 (2)配位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5)沉淀滴定法 ↓ 2、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2)滴定方式 直接滴定法 例:用NaOH滴定Hcl 返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 间接滴定法 3、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 mol/l 滴定度 g/ml 4、标准溶液的配制 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的配制 直接法和间接法 滴定剂与被测组分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 nA : nB = a : b 根据等物质的量规则计算 直接配制法 标定法 推出 待测组分含量计算 6、定量分析过程 试样的采取与制备; 试样的分解; 干扰组分的分离; 测定方法的选择; 数据处理以及报告分析结果。 7、小结 10分钟 带几个玻璃器皿实物,给同学们看。 举例说明 25分钟 请同学们参与讨论,老师总结归纳 25分钟 结合高中化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实例。 针对每一种滴定分析法,请同学们举出几个例子,教师也举出几个例子跟同学们交流 10分钟 告诉同学们基准物质在标准物质配制与标定试验中的作用。 25分钟 举例标准溶液的配制。 请同学们发言。 20分钟 35分钟 多做几道练习题,通过做题让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几种计算方法。 教材P91-P93例题4-1至4-5 20分钟 教材P93例题4-6 10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比较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多媒体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1、有一NaOH溶液,其浓度为0.5450mol/l,取该溶液100.0ml,需加水多少毫升方能配成0.5000mol/l的溶液。 2、4.18 Na2CO3溶于500.0ml水中,为多少?
作业 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刘冬莲 高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P104习题3、4、10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案(实验、实训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 班级 18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
授课 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 地点 分析化学 实验室
教学 课题 (单元 模块) 模块一 实训一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实训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掌握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减量法称取基准物的方法;碱式滴定管的使用;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置与标定的原理及方法;如何利用减量法称取基准物,实验的演示; 二、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实训内容 NaOH溶液的配制、NaOH溶液的标定
实验实训组织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学时 一、实验准备 1、课前调试好分析天平; 2、实验用品: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移液管等; 3、分组:两人一组 检查仪器和玻璃器皿。5分钟 二、实验过程 70分钟 1、0.1mol/lNaOH溶液的配制; 2、标定; 3、数据的记录。 教师带领学生边演示边做。 a. 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100g固体NaOH,加100mL水,摇匀,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放置至溶液清亮, 用塑料管虹吸5ml上层清液注入到1000ml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摇匀,待定。 b. 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内,于105-110℃烘至恒重,用减量法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5—0.6g(称准至0.0002g)三分,分别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无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记录滴定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三次,同时做空白试验。 两人一组,一人主操作,一人记录和计算。 三、检查成果,评价。10分钟 四、清理仪器、整理实验室。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演示如何配制NaOH溶液,如何对其进行标定,边教边带学生做。
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思考题:溶解基准物所用水的体积是否需要精确?为什么?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为什么用酚酞作指示剂而不用甲基橙?根据标定结果,分析一下本次标定引入的个人操作误差。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案(实验、实训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 班级 18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
授课 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 地点 分析化学 实验室
教学 课题 (单元 模块) 模块一 实训二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 实训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掌握用无水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的原理;减量法称取基准物的方法;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终点的判断。
重点与 难点 一、重点:盐酸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的原理及方法;如何利用减量法称取基准物,实验的演示; 二、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实训内容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实训组织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 2学时 一、实验准备 1、课前调试好分析天平; 2、实验用品: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移液管等; 3、分组:两人一组 检查仪器和玻璃器皿。5分钟 二、实验过程 70分钟 1、0.1mol/lHcl溶液的配制; 2、标定; 3、数据的记录。 教师带领学生边演示边做 a. 0.1mol/L HCl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量杯量取9mL浓盐酸,倾入预先盛有200mL水的试剂瓶中, 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待定。 b. 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用甲基橙指示剂指示终点 以减量法称取预先烘干的无水碳酸 钠0.15—0.2g(称准至0.0002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25 mL 水溶解,再加甲基橙指示剂1—2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HCl标 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时即为终点,读书并记 录,平行测定三次,同时做空白。 (2)用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液作指示剂指示终点(国标法),准确 称取无水碳酸钠0.15—0.2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 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 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读书并记录, 平行测定三次,同时做空白。 两人一组,一人主操作,一人记录和计算 三、检查成果,评价。10分钟 四、清理仪器、整理实验室。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演示如何配制HCl溶液,如何对其进行标定,边教边带学生做。
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思考题:为什么把碳酸钠放在称量瓶中称量?称量瓶是否要预先称准?称量时盖子是否要盖好?还可用哪些基准物质标定盐酸?分析一下盐酸溶液浓度标定引入的个人操作误差?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4学时
授课班级 18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地点 经南楼403
教学课题 (单元模块) 模块一:酸碱滴定 1-5酸碱平衡 1、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2、酸碱质子理论 3、酸碱平衡的移动 4、酸碱平衡中组分分布及浓度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一、知识目标:掌握溶液酸度的概念和PH的意义,掌握PH与氢离子浓度的相互换算;掌握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和溶液中PH值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能计算溶液PH值并换算成氢离子浓度;能计算弱酸与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和PH值; 三、素质目标: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二、难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水的解离平衡与PH的概念 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4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a、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b、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二、酸碱质子理论 引入酸碱的定义; 质子理论的酸碱反应实质; 共轭酸碱对的KΘa与KΘb关系 KΘaKΘb = KΘW。 三、酸碱平衡的移动 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四、酸碱平衡中组分分布及浓度计算 1、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概念; 2、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 3、酸碱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五、小结 35分钟 跟同学们讨论,我们拿什么判断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的,引入PH值的应用。 配合例5-1讲解 30分钟 35分钟 70分钟 配合例5-3讲解 10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比较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板书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举出几个典型的外部环境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
作业 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刘冬莲 高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P53 习题1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4学时
授课班级 18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地点 分析化学实验室
教学课题 (单元模块) 模块一:酸碱滴定 1-6 酸碱滴定法 1、缓冲溶液 2、酸碱滴定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一、知识目标: 掌握缓冲溶液的原则与配制;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 二、能力目标: 会配制缓冲溶液;能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缓冲溶液的配制及酸碱滴定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难点: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1、为什么缓冲溶液可以抵抗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作用呢? 以HAc-NaAc为例 2、缓冲溶液PH的计算 讲解例题5-11,5-12 3、缓冲溶液的配制 (1)所选择的缓冲溶液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 (2)缓冲溶液中,缓冲对的浓度都不能太小; (3)在缓冲溶液中,缓冲对的浓度比尽可能控制在0.1-10的范围内; (4)在选择缓冲对时,应尽量使选择pKaΘ值或pKbΘ与待控制的PH相接近。 4、酸碱指示剂 5、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几种常见的酸碱滴定类型:强碱(酸)滴定强酸(碱)、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多元酸(碱)的滴定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例:氮含量的测定 混合碱的测定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7、小结 请同学们参与讨论,老师总结归纳。 25分钟 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点。 20分钟 20分钟 60分钟 45分钟 10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法、比较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多媒体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酸碱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和指示剂的选择。
作业 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刘冬莲 高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P132习题1,7,12,19。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案(实验、实训单元设计)
4学时
授课 班级 12级环境 工程技术班
授课 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 地点 分析化学实验室
教学 课题 (单元模块) 模块一 实训三 混合碱的测定
实验实训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了解多元弱碱在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及指示剂的选择;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方法;熟悉滴定操作技术和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双指示剂法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的原理和方法;实验的演示; 二、难点:滴定终点的判断;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实训内容 混合碱的溶解,混合碱溶液的滴定(两个终点的到达)。
实验实训组织 混合碱的测定4学时 一、实验准备 1、课前调试好分析天平; 2、实验用品:分析天平、酸式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烧杯等; 3、分组:两人一组 检查仪器和玻璃器皿。5分钟 二、实验过程 160分钟 1、准确称取混合碱0.18g左右; 2、溶解混合碱样品于锥形瓶中; 3、以酚酞为指示剂,盐酸滴定至浅粉色,到达第一个终点,平行测定三份,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 4、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滴定至橙色,到达第二个终点,平行测定三份,记录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 教师带领学生边演示边做 两人一组,一人主操作,一人记录和计算。 三、检查成果,评价。10分钟 四、清理仪器、整理实验室。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演示如何称量混合碱,如何溶解混合碱,如何准确滴定至终点,边教边带学生做。
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思考题:滴定过程中,为什么盐酸标准溶液要一滴滴地加入且在剧烈摇动下进行?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判断混合碱的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