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任务10: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讲义)-《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工作任务10: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讲义)-《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工作任务10-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
(一)目的要求
1.学会吸收曲线及标准曲线的绘制,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
3.学会722S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
根据朗伯 比耳定律:A=εcL,当入射光波长λ及光程L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色物质的吸光度A与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只要绘出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测出试液的吸光度,即可以由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值,求组分的含量。
邻二氮菲是测定微量铁较好的显色剂。在pH为2~9溶液中,邻二氮菲与Fe2+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显色反应如下
3C12H8N2 + Fe2+ = [Fe(C12H8N2)3]2+
此配合物lgK稳 =21.3,摩尔吸光系数ε510为1.1×104 L·mol 1·cm 1。在显色前,首先用盐酸羟胺将Fe3+还原成Fe2+。其反应如下
2Fe3+ + 2NH2 OH·HC1 = 2Fe2+ + N2↑ + 2H2O + 4H+ + 2C1
测定时若酸度高,反应进行较慢;酸度太低,则铁离子易水解。本实验采用HAc NaAc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5.0,使显色反应进行完全。
(三)实验操作步骤
1.准备仪器及试剂
722S型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分析天平;容量瓶(棕色,50mL、100mL、500mL、1000mL);吸量管(2mL、5mL、10mL),洗耳球。
硫酸铁铵、盐酸、盐酸羟胺、醋酸钠、醋酸、邻二氮菲,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2.溶液制备
(1)100 μg·mL 1铁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0.8634g 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20mL 6mol·L 1 HCl溶液和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至10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100μg·mL 1储备液。
(2)10μg·mL 1铁标准溶液配制 用移液管移取上述100μg·mL 1铁标准溶液10.00mL,置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2.0mL 6mol·L 1HCl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 新鲜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0.15%) 新鲜配制。
(5)HAc-NaAc缓冲溶液(pH≈5.0) 称取136g醋酸钠,加入60mL冰醋酸,加水使之溶解,加蒸馏水稀释至500mL。
(6)HCl 6mol·L 1
(7)待测水样 自来水
3.邻二氮菲-Fe2+吸收曲线的绘制
用吸量管移取铁标准溶液(10μg·mL 1)6.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1mL 10%盐酸羟胺溶液、2mL 0.15%邻二氮菲溶液和5mL HAc-NaAc缓冲溶液,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放置10min。选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在0.0mL铁标准溶液中加入相同试剂)为参比溶液,在波长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每隔2nm或5nm)。以所测得吸光度A为纵坐标,以相应波长λ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或计算机)绘制A与λ的吸收曲线,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例如,不同吸收波长下铁标准显色溶液的吸光度,如表10-3。
表10-3 不同吸收波长下铁标准显色溶液的吸光度
波长(nm) 460 470 480 490 500 505 510 515 520 530 540
吸收度(A) 0.310 0.342 0.366 0.387 0.401 0.408 0.412 0.408 0.389 0.317 0.217
用计算机绘制邻二氮菲-Fe2+吸收曲线:
在Excel中,将波长和相应的吸光度分别输入第一列和第二列单元格,选定此数据区,点击“插入-散点图-带平滑曲线散点图”,可得两组数据散点图平滑曲线,如图10-8所示。
图10-8 绘制散点图平滑曲线
选中坐标轴,单击鼠标右键,设置坐标轴格式,如图10-9所示。再设计编辑图表布局,即得吸收曲线,如图10-10所示。
图10-9 设置坐标轴格式
图10-10 编辑得到的邻二氮菲-Fe2+吸收曲线
从吸收曲线可得,邻二氮菲-Fe2+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510 nm。
4.标准曲线(工作曲线)的绘制
用吸量管分别移取铁标准溶液(10μg·mL 1)0.0、2.0、4.0、6.0、8.0,10.0mL分别置于6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依次加1mL10%盐酸羟胺溶液,稍摇动,加2.0mL0.15%邻二氮菲溶液及5mL HAc NaAc缓冲溶液,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放置10min。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在0.0mL铁标准溶液中加入相同试剂)为参比溶液,选择λmax为测定波长,测量各溶液的吸光度,如图10-11所示。
图10-11 铁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和吸光度测定
按照第五章标准曲线的计算机绘制方法,以含铁量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0-12是编辑得到的标准曲线及其线性回归方程(示例)。
图10-12 编辑得到的标准曲线及其线性回归方程
5.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
取含铁水样25mL,共取3份,分别置于3个50mL容量瓶中,按上述方法显色,并测其吸光度,如图10-13所示。此步操作和条件应与系列标准溶液显色、测定完全相同,并且同时进行。
图10-13 试样中铁试液制备和吸光度测定
依据水样A值,从标准曲线上即可查或计算得其浓度,再乘于试样稀释倍数,计算出水样中含铁量(以μg·mL 1表示),取平均值,计算相对平均偏差。
(四)722S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仪器功能部位示意图
722S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各功能部位,如图10-14所示。
1. 液晶显示屏 2. 0%T调节按钮,数字下调按钮 3.100%T调节按钮,数字上调按钮 4.模式转换按钮
5.功能按钮 6.模式显示 7.波长调节按钮 8.波长指示窗 9.试样槽 10.试样移动拉杆
图10-14 722S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2.操作方法
(1)打开仪器总开关,开机预热30分钟,可进行测量工作。
(2)选择波长:使用波长调节按钮,即可方便地调整仪器当前测试波长,具体波长由旋钮左侧的显示窗显示,读出波长时目光垂直观察。
(3)调0%T:打开试样盖(关闭光门)或用不透光材料在试样室中遮断光路,然后按0%键,即能自动调整零位。
(4)调100%T:将参比溶液置入试样室光路中,盖下试样槽盖,按100%键,即能自动调整100%T(一次有误差时可再按一次)。
(5)改变试样槽位置让不同试样进入光路。打开试样室,试样位置最靠近测试者的为“0”,依次为“1”、“2”、“3”位置,对应拉杆推向最内为“0”位置,依次为“1”、“2”、“3”位置,当拉杆到位时有定位感,到位时轻轻推动一下确保定位正确。
(6)确定滤光片位置
本仪器备有减少杂光,提高340~380nm波段光度准确性的滤光片,位于试样室内部左侧,用一拨杆来改变位置。当测试波长在340~380nm波段内如作高精度测试可将拨杆推向前(见机内印字指示)。通常可不使用此滤光片,可将拨杆置于400~1000nm位置。
(7)改变标尺
仪器设有四种标尺:
透射比:用于对透明液体和透明固体测量透射特点。
吸光度:用于采用标准曲线法或其他方法定量分析,在作动力学测试时亦能利用本系统。
浓度因子:用于在浓度因子法浓度直读时设定浓度因子。
浓度直读:用于标样法浓度直读时,作设定和读出,亦用于设定浓度因子后浓度直读。
各标尺间转换用“模式”键操作,并由“透射比”,“吸光度”,“浓度因子”,“浓度直读”指示灯分别指示,开机初始状态为“透射比”,每按一次顺序循环。
(8)测定透明溶液的吸光度:预热→设定波长→置入参比溶液→调0%T、100%T(重复3次以上)→置标尺为“吸光度”→试样置入光路→读出数据。
3.注意事项
(1)测定过程中,不要将参比溶液拿出试样室,应将其随时推入光路以检查0%T、100%T是否变化。注意每次改变波长或灵敏度时,都要用参比溶液调0%T和100%T。
(2)为了避免光电管长时间受光照射引起的疲劳现象,应尽可能减少光电管受光照射的时间,不测定时应打开暗室盖,特别应避免光电管受强光照射。
(3)吸收池盛取溶液时只需装至吸收池的4/5即可。手指拿吸收池时只能与磨砂面接触。若溶液溢在外面应先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再用镜头纸擦干净。
(4)若大幅度调整波长,应稍等一段时间再测定,让光电管有一定的适应时间。
(5)每台仪器所配套的吸收池,不能与其他仪器上的吸收池单个调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