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教案(表格式)-《无机与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绪论 教案(表格式)-《无机与分析化学》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绪论 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地点
教学课题 (单元模块) 导入模块:绪论 化学及其分支 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 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一、知识目标:了解化学课程的性质,化学的分支;了解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能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掌握实验室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素质目标:科学严谨的态度,增强同学的动手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二、难点:化学实验室内的安全操作和实验室中的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提问:大家知道化学大概分成哪些分支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 2、介绍我们这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包括的大概内容。 3、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2)、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学习中注意让“点的记忆”汇成“线的记忆”; (4)、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初步学会如何获取信息与知识; (5)、重视实验; (6)、关注化学史。 4、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实验室规则 (2)、化学实验室内的安全操作 (3)、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 (4)、玻璃仪器的洗涤 (5)、仪器的干燥 (6)、加热方法 (7)、试剂的取用(8)、干燥器的使用 (9)、定性和定量分析滤纸的规格(10)、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与检验(11)、实验报告 5、小结 让大家结合高中知识和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谈谈对化学的认识。 15分钟 15分钟 举例说明 20分钟 针对每一条举一到两个例子,方便同学们理解与记忆。 35分钟 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比较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与多媒体。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举出几个生活实例,解释里面的化学现象。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
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地点 普通教室
教学课题 (单元模块) 导入模块:绪论 1、用电子天平称重练习 2、玻璃仪器的洗涤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一、知识目标:认识天平及其操作,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及洗涤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用电子天平进行三种称重方法,能将玻璃仪器洗涤干净。 三、素质目标:认真细致工作的态度,增强同学的动手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电子天平的称重 二、难点:三种不同的称重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 水平调节。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
(2)预热。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开启显示器进行操作。
(3)开启显示器。轻按ON键,显示器全亮,约2 s后,显示天平的型号,然后是称量模式0.0000 g。读数时应关上天平门。
(4)天平基本模式的选定。天平通常为“通常情况”模式,并具有断电记忆功能。使用时若改为其它模式,使用后一经按OFF键,天平即恢复通常情况模式。称量单位的设置等可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5)校准。天平安装后,第一次使用前,应对天平进行校准。因存放时间较长、位置移动、环境变化或未获得精确测量,天平在使用前一般都应进行校准操作。本天平采用外校准(有的电子天平具有内校准功能),由TAR键清零及CAL减、100 g校准砝码完成。
(6)称量。按TAR键,显示为零后,置称量物于称盘上,待数字稳定即显示器左下角的“0”标志消失后,即可读出称量物的质量值。
(7)去皮称量。按TAR键清零,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TAR键,显示零,即去除皮重。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体)逐步加入容器中直至达到所需质量,待显示器左下角“0”消失,这时显示的是称量物的净质量。将称盘上的所有物品拿开后,天平显示负值,按TAR键,天平显示0.0000 g。若称量过程中称盘上的总质量超过最大载荷(FA1604型电子天平为160 g)时,天平仅显示上部线段,此时应立即减小载荷。
(8)称量结束后,若较短时间内还使用天平(或其他人还使用天平)一般不用按OFF键关闭显示器。实验全部结束后,关闭显示器,切断电源,若短时间内(例如2 h内)还使用天平,可不必切断电源,再用时可省去预热时间。
若当天不再使用天平,应拔下电源插头。 二、玻璃仪器的洗涤与整理 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班20人 每2人一组,基本做到文科生和理科生共一组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示范。 边教边做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三种称重方法 玻璃仪器洗涤与整理
作业 复习本次课内容。
教案(课程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 班级
授课 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 地点 普通教室
教学 课题 (单元模块) 第一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1、定量分析的误差;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分析数据的处理。
教学 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一、知识目标:了解误差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减少误差的手段;掌握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和修约、运算规则;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编写实验报告; 二、能力目标:能计算实验数据的各种误差值;能准确把握有效数字位数,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修约和运算;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三、素质目标:科学严谨的态度,数学推理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误差的分类及相关概念,运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二、难点:误差的计算,有效数字的运算;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及组织
一、给出问题:什么是误差,它们的存在会给实验 带来些什么问题? 误差定义:某量值误差定义为该量值的给出值和真实值之差; 定量分析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 式中 —测定结果平均值; —真实值。 相对误差 表示误差在测定结果中所占的百分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1)方法误差:拟定的分析方法本身不十分完善所造成; (2)仪器误差: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引起的; (3)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和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所引起; (4)操作误差:主要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操作规程与控制条件不当所引起的。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产生原因与系统误差不同,它是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所引起的。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 1、准确度 准确度:测量值与公认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它说明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误差量度,误差小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 2、精密度 精密度:是在受控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的相互符合程度,表达了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用偏差表示,偏差小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接近。 3、引入一个实例以便讨论准确度与精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4、给同学们总结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好。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有可能获得高准确度; 准确度是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 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 有效数字: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实际能测到的数字) 2、有效数字的表达及运算规则 (1)记录一个测定值时,只保留一位可疑数据; (2)整理数据和运算中弃取多余数字时,采用“数字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考虑 五后非零则进一 五后皆零视奇偶 五前为奇则进一 五前为偶则舍弃 不许连续修约 (3)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的位数为准,即取决于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位数; (4)乘除法:由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为准,即取决于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位数; (5)对 数:对数的有效数字只计小数点后的数字,即有效数字位数与真数位数一致; (6)常 数:常数的有效数字可取无限多位; (7)第一位有效数字等于或大于 8 时,其有效数字位数可多算一位; (8)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9)误差或偏差取 1-2 位有效数字即可。 3、可疑数据的取舍 Q-检验法(3-10次测定适用,且只有一个可疑数据): (1)将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x1,x2, x3……xn ; (2)计算 (x大-x小), 即(xn -x1); (3)计算 (x可-x邻); (4)计算舍弃商 Q 计 = x可-x邻/ xn -x1; (5)根据n 和 P 查 Q 值表得 Q表; (6)比较Q表 与 Q 计。 若:Q 计 Q表,可疑值应舍去; Q 计 < Q表,可疑值应保留。 4、分析数据的显著性检验 (1)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的显著性检验 —— 检查方法的准确度 若t计 t0.95, 则 与 有显著性差异(方法不可靠); t计 < t0.95, 则 与 无显著性差异(方法可靠)。 (2)两组平均值的比较 a、先用F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精密度 S1(小)、S2(大)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之间) 若此 F计 值小于表中的F(0.95) 值,说明两组数据精密度S1、S2无显著性差异,反之亦反。 b、再用t检验法检验两组平均值之间有无显著性 差异 查t0.95 (f=n1+n2); 若t计 t0.95, 则说明两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t计 < t0.95, 则说明两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五、本次课小结 15分钟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引入误差的概念 30分钟 针对刚才的讨论,给同学们再提一个疑问:要是实验室设备出现了偏移或者因为天气不好风大,而测得的实验数据,该如何对待与分析呢?导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概念。 举例:如: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干扰组分存在;量器和仪表刻度不准;滴定管读数总是偏高或偏低;测定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以其性能的微小变化等。 通过举例,得出结论:只有校正了系统误差和控制了随即误差, 测定结果才可靠。 30分钟 导入有效数字的概念; 询问同学们,这些数据分别都有几位有效数字:1.0005、0.5000、0.0540、0.0054、0.5。 10分钟 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启发式,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传统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技能训练项目 (教学活动项目) 判断下列情况属于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该如何消除。 砝码被腐蚀;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天平零点稍有波动;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试剂中含有被测物质。 分析两组实验数据,并评价两组结果 a、20.48,20.55,20.58,20.60,20.53,20.50 b、20.44,20.64,20.56,20.70,20.38,20.52
作业 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刘冬莲 高申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P24习题1、4、8。
教案(实验、实训单元设计)
2学时
授课 班级 17级环境 工程技术班
授课 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节次
授课 地点 分析化学 实验室
教学 课题 (单元模块) 导入模块 实训:称量练习与粗食盐提纯
实验 实训 目标 (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学会正确的称量方法;掌握递减法的称量方法;正确处理分析数据的和表达分析结果。 掌握提纯粗食盐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盐类溶解度的知识和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了解Ca2+、Mg2+、SO42-等离子的定性鉴定;掌握溶解、沉淀、常压过滤、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掌握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蒸发皿、真空泵的使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天平的构造和使用,化学分析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粗食盐的提纯原理及方法;溶解、蒸发的相应操作;普通过滤及减压过滤的操作方法及相应的注意问题; 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实验的演示和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实训内容 导入模块实训:称量练习与粗食盐提纯
实验实训组织 称量练习与粗食盐提纯 2学时 将班级同学分成两大组,一组同学练习称量,另一组同学进行粗食盐提纯,然后交换进行。 称量练习 一、实验准备 1、课前预习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直接法和差减法称取试样); 2、实验用品:电光分析天平、电子天平、称量瓶等; 3、分组:两人一组 检查仪器和玻璃器皿。5分钟。 二、实验过程 30分钟 1、教师边演示遍,学生一边做; 2、学生自主平行做二次,教师巡查指导。 三、检查与评价。5分钟 四、清洗仪器与整理实验室。5分钟 粗食盐提纯 一、实验准备: 1、课前预习粗食盐提纯的方法及产品纯度检验的方法; 2、实验用品:HCl(6mol/l)、H2SO4(2mol/l)、HAc(2mol/l)、NaOH(6mol/l)、BaCl2(1mol/l)、(NH4)2C2O4(饱和)、Na2CO3(饱和)、镁试剂、粗食盐、PH试纸、滤纸; 3、仪器:循环泵、抽滤瓶、布氏漏斗、普通漏斗、烧杯、蒸发皿、台秤; 4、分组:两人一组,一人主操,一人记录与计算,交替进行、清点仪器、认清药品、清洗仪器 二、实验过程: 1、注意事项讲解; 2、粗食盐的溶解 教师边演示学生边做;10分钟 3、去除SO42-、Ca2+、Mg2+、Ba2+、CO32-;35分钟 (1)、粗食盐提纯: (
BaCl
2

) (
弃沉淀
) (
静置
) (
30mL


) 称取5g粗食盐 溶解 过滤 滤液 沉 (
检验
加热
1
2min
) (
NaOH, Na
2
CO
3

) (
加热
2
3min
过滤
) 淀完全 溶液 沉淀完全 (
2+1
酒精
) (
糊状
) (
HCl,
pH4~5

) (
弃沉淀
) 过滤 滤液 蒸发、浓缩 抽虑 (
) 称重 纯度检验 (2)、实验中若干应注意的事项 a、注意抽滤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 b、转移样品时对玻璃棒和烧杯用水冲洗时,一定要少用; c、在加热之前,一定要先加盐酸使溶液的pH<7,而不用其它酸; d、在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蒸发液,防止局部受热; e、最后在干燥时不可以将溶液蒸干。 (3)、组织同学们开展实验 (4)、实验结束,抽取一位同学的精食盐进行纯度检验 取粗盐和精盐各1g,分别溶于10mL蒸馏水中,分别盛于三支小试管中,组成三组,对照检验其纯度。 a、SO42-的检验 第一组溶液分别加入加入2滴1mol·L-1 BaCl2,再滴1滴6mol·L-1 HCl,观察。粗盐有白色沉淀BaSO4,精盐没有。 b、Ca2+的检验 在第二组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6mol·L-1 HAc,再加入5滴饱和的(NH4)2C2O4溶液,观察。粗盐有白色沉淀CaC2O4,精盐没有 c、 Mg2+的检验 在第三组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6mol·L-1 NaOH,再加入2滴镁试剂,观察。粗盐天蓝色,精盐紫红色 4、检查数据与记录、评价本次试验、布置实验报告和思考题;5分钟 5、清洗仪器与整理实验室。5分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发现法; 教学手段:演示如何利用分析天平直接和减量称量药品;粗食盐的提出及检验,边教边演示、学生自主做一遍。
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思考题:在什么情况下用直接法称量,什么情况下用减量法 称量?用电光天平称量时,如何判断是该加码还是减码?准确进行减 量法称量的关键是什么?用减量法称取试样时,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 湿,将对称量结果造成什么误差?若试样倾入烧杯后再吸湿,对称量 结果是否有影响? 在去除SO42-、Ca2+、Mg2+时为何先加BaCl2溶液,然后再加Na2CO3溶液? 能否用氯化钙代替毒性大的BaCl2来除去食盐中的SO42-?在除SO42-、 Ca2+、Mg2+等杂质离子时,能否用其它可溶性碳酸盐代替Na2CO3?在提 纯粗食盐过程中,K+ 将在哪一步操作中除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