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项目三 IP地址课题 任务1 IP地址的设置与转换 课时教学内容 掌握IP地址的工作原理、设置与数制的转换;教学目标 掌握IP地址的设置与二进制转换教学重点 IP地址的二进制转换教学难点 IP地址的二进制转换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情景引入 在传统邮递网络中,我们要把信件邮递到客户的手中,就需要填写收件人的详细地址以及收件人的姓名,这样其才能收到信件,如果地址错误,那么这封信件将无法及时准确的送到。计算机网络也是一样,在计算机(以下简称主机)之间传递信息,也必须赋予网络上的每一台主机一个地址,而使用最为广泛的这个地址就是IP地址。 基础知识 1. IP地址的版本 IP地址的版本分为IPV4和IPV6,其中以IPV4的版本使用最为广泛,所以本书所有实验例子都是以IPV4为学习对象进行讲解的,如果理解了IPV4,那IPV6也就不难理解了。 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基石的协议,它由32位二进制数码表示。 IPV6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译: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主要用以解决IPV4地址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它由128位二进制数码表示。 2. IPV4 IPV4中,IP地址是由32位的二进制数组成。为了方便表达与记忆,把32位的IP地址每八位转换成十进制数,然后用小数点隔开进行表示,所以一般看到的IP地址就是类似“202.96.101.54”这样的四个255以内的十进制数(八位二进制数能够表达的十进制数是0~255)。 每一个IP地址都是由网络ID(网络号)和主机ID(主机号)组成。只有在同一个网络内(网络ID相同)的主机才可以自由、直接的相互通信,并且同一个网络内不能有相同的主机ID,如下图所示。 3.网络ID公式 网络ID的位数+主机ID的位数=32 网络ID的位数=32-主机ID的位数 主机ID的位数=32-网络ID的位数 4. IP地址分配规则 (1)自治原则 (2)顺序原则 (3)可持续发展原则 (4)可聚合原则 (5)与过渡技术相结合原则 (6)静态分配与动态分配相结合原则 (7)公网地址与私网地址相结合原则 任务实施 1、主机IP地址的设置与查看 以Windows 7为例,设置与查看主机IP地址。 操作步骤如下: (1)主机IP地址的设置方法 在“开始”菜单中依次选择“控制面板”—>“网络和Internet”—>“网络连接”选项,在打开的对话框进行如下操作。 (2)主机IP地址的查看方法 方法1 1点击【开始菜单】\【所有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命令,打开Windows命令行模式。如图3—5所示。 2.IP地址十进制与二进制互换 例:十进制数202转换为二进制 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问题,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应该注意听和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知识理论性较强,同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学生听讲,笔记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思考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